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疾病诊疗

降压药,早吃晚吃差别大

徐浩 发布时间:2020-05-26 10:34:00来源: 人民网-生命时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 徐 浩

  刘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从一些科普文章中了解到,高血压患者夜间不宜服用降压药,理由是睡前服药容易诱发脑血栓和心梗。于是,他每天晚饭后就不敢再服药了。一天晚饭后,他与家人怄气,因情绪激动,突感头晕、恶心,一测血压达160/100毫米汞柱。子女劝其吃药,他坚持说晚上吃降压药有危险,休息一会儿就好了。谁知躺下,不到2小时,就出现喷射状呕吐、剧烈头痛,被紧急送往医院,一测量,血压高达200/120毫米汞柱,诊断为高血压脑病,经诊治病情才逐渐平稳。事后,刘先生非常懊悔,难道科普文章里讲的不对吗?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科普文章讲的只是一般原则,但某些患者,或者出现特殊情况时则要区别对待。由于人体生物钟的作用,正常人群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24小时内血压波动很大:入睡后2小时,血压可比白天降低约20%;夜间2~3时,血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至凌晨,血压又呈现上升趋势;上午8~9时,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至下午16~18时,达到另一峰值。因此,人的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呈“双峰一谷”特点,很像一把勺子。

  如果患者想确定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可到医院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明确类型。如果没有条件,可请家人夜间每两小时帮忙测一次血压,以确定是否需要夜间服药。夜间(晚22时至次日6时)血压较白天下降大于10%的高血压被称为勺型。这类高血压患者夜间确实不宜服用降压药,否则2小时后达到药物高效期,可能导致血压大幅下降,影响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使血流变缓,脑组织供血不足,血液凝固性增高。尤其是老年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膜粗糙,更易形成血栓,阻塞心脑血管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和心梗。对于这类病人,建议每天末次降压药安排在睡前3~4小时。

  部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不降或下降幅度极小,这种血压波动类型被称为非勺型,特别多见于严重高血压,有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或严重失眠和部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这部分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减少或消失,夜间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会使心、脑、肾血管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如果夜间不服用降压药,血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引起慢性损害,甚至诱发心脏病和中风。这类人就有必要在夜间服用降压药。

  即使血压表现为夜间下降的正常规律,但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血压暂时升高,如情绪激动、熬夜、失眠等。此时,应及时测量血压,并与平时夜间血压作对比,必要时可临时服用1次降压药,剂量为白天单次的一半。

  所以,夜间要不要服降压药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加上病情、病程、脏器损害程度和并发症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夜间血压变化,决定如何服用降压药。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巴雷特食管 小心癌变

    老张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近3个月,他泛酸、胃部灼热的老毛病又犯了,医生建议他做个胃镜复查。拿到胃镜报告,他发现上面诊断有“Barrett食管”,不禁心头一紧,这是什么意思?[详细]
  • 家有“呼噜娃”,你该怎么办?

    “鼾声响起来,他已进入甜甜的梦乡…”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描写,事实上,孩子如果偶尔有鼾声,那倒没有什么,如果经常听到这种鼾声,那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病了。[详细]
  • 没症状的血管病更可怕

    通常我们认为,生病了肯定会通过各种症状表现出来。比如,感冒了会打喷嚏,肠胃炎会恶心呕吐,心绞痛会胸部疼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