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18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委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循证中医药国际论坛和第三届中医药核心指标集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核心指标集(COS)、人工智能(AI)、大语言模型等内容进行专题报告,推动中医药核心指标集(COS)系列标准研究提速。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世界中联副会长张伯礼院士,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世界中联副秘书长徐春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创建主任李幼平,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研究员Alice Fauci,国际COMET工作组主席Paula Williamson,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处长贺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处长李苏宁,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主任苏祥飞,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张俊华等国内外专家和代表20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芳主持。
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方法学借鉴,但也不能简单“套用”,在遵循国际规范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评价方法,彰显中医药的临床价值。对做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张院士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面向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充分认识中医药防病治病和维护健康的优势;二是针对中医药“病、证、症”作用特点的不同,应该开展分类评价;三是基于中医药作用特点,加快研发评价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四是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加强临床和基础的结合。
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张俊华介绍,本次论坛围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这一主题,设置了32场学术报告,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内容的全面性。报告内容包括二次研究、原始研究和方法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覆盖中医药临床证据生产和转化应用整个链条;二是内容的新颖性。与会专家代表围绕核心指标集(COS)、人工智能(AI)、大语言模型进行了专题报告,对AI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和证据转化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有指导性的建议;三是内容的实用性。本次论坛把专家报告和技术培训班进行了融合,设置两个培训班,为跨学科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学术平台。
现场还举行了中医药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研究区域中心揭牌仪式,新增兰州大学和重庆市中医院两家ChiCOS区域中心;启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和应用技术规范》16项团体标准,由朱立国、刘清泉、李建生等知名专家牵头;发布《2023中医药发展报告》,这是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支持编撰的系列年度报告之一,由沈建忠,张伯礼担任主编。
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推动中医药核心指标集(COS)系列标准研究提速。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推动下,历经十余年发展,中医药COS研制方法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多研究主体的探索研究、有组织的标准研究、监管工具转化研究”三步走的策略,明确了“共识一批、改造一批、创新一批”三项重点任务。同时注重加强COS转化应用,研究团队力量得到增强,现已挂牌成立18家ChiCOS区域中心。方法学探索向标准转化的路径实现贯通,启动了16个团体标准研制项目,用于支持临床试验、证据转化研究,服务于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也将为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