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轮换图

【同心·共铸中国心】挺起脊梁期待美好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4-01-16 08:5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16岁的桑丁加措正带着头盆环牵引仪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房里慢慢走动。他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是“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救治的脊柱侧弯患者之一。

  在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共有4名患者,其中两位已经顺利完成脊柱侧凸矫形手术。还有两位因为病情较为严重,手术难度大,将在春节前后进行矫形手术。


图为李淳德检查病患身体 摄影:王茜

  桑丁加措已经上高一了,原来身高却不足1米六,这段时间通过牵引已经“长高”了14厘米。他腼腆地表达着“想早点完成手术回到学校”的愿望。

  为他们主治的医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李淳德。他在赴藏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2023西藏昌都行大型医疗公益活动中,筛选出几位比较严重的脊柱侧弯病患来到北京做救治。“患者因为脊柱严重畸形,导致非常僵硬,行动不便,且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我们进行了会诊分析,根据脊柱柔韧性,身高、年龄来决定方案,加以头盆环牵引,做个体化治疗。”李淳德从业近30年,在脊柱矫形医疗领域经验丰富、技术纯熟,在检查后对几位患者病情了然于胸。

  “这小伙子长得浓眉大眼,多英俊!还正在上高中,被这样的疾病影响以后的发展多可惜。”李淳德虚扶着桑丁加措的后背,感慨地说,“青春期的孩子们还容易因为外貌而产生心理问题,我们通过手术不仅能使身体恢复健康,也将为心理健康提供很大的帮助。”

  桑丁加措后背有一些深深浅浅的圆形伤疤,据说是因为小时候患病时,家里用拔罐等“土办法”进行缓解时操作不当留下的疤痕。对此,李淳德联想到在参与义诊活动时发现当地对疾病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很多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被耽误了。“我在昌都遇到一位五六十岁的藏族女同志,筛查中被发现她患有腰椎管窄伴腰椎间盘突出,其实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就能解决她的问题,但是她自己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疾病,只以为是坐骨神经痛,身体躺躺就缓解一些,过几天又变得严重。而且,当地没相应条件开展过脊柱的手术,到北京来治疗又太远,病症就这样被拖延了。这种现象,我们很无奈。”他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公益事业,也希望通过宣传教育、医疗单位联合合作等方法,“在当地能够实打实地带出一批靠得住的医务人员,让西藏医疗水平更上新台阶,让西藏的患者不出当地就可以接受手术。”


图为扎西曲培看自己的x光片 摄影:王茜

  病房内,9岁的扎西曲培已经完成了手术,在病房里奔走玩耍。他煞有介事地拿起自己的x光片,说“这是我的,快治好的。”李淳德说,“这个小男孩调皮得很,天天很活跃,眼睛里都是机灵。刚来的时候他肩膀一个高一个低,肩胛骨也不对称,如今走路的时候形态完全正常,身高长了12公分,因为年龄小,将来恢复估计会更好一些。”

  年龄最大的达瓦扎西已经做了3周多的牵引了,目前的形态看着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身高增高了14公分了。“刚来的时候,他的脊柱扭曲变形,转了几乎180度,背部驼得厉害,而且因此肺部受到挤压,症状最为严重。像这样严重的病患,不光是脊柱要做手术,还要给胸廓做成型。所以,他需要做完6周牵引再进行手术。”李淳德介绍说。“手术难度非常大,但我们有信心做到最好。”

  “公益事业,已经贯穿于我这个职业之中。”李淳德说,“矫形手术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虽然我个人的工作能力有限,但我尽可能发挥我的团队优势,做好我们最专业最擅长的工作,救助更多病人,也让病患的家庭因此能够被拯救。”如今,因长期参与“同心”活动并做出很多突出贡献,李淳德被聘为项目的骨科专家委员会主席。


图为李淳德被聘为项目的骨科专家委员会主席的证书 摄影:王茜

  达瓦扎西家兄弟众多,陪他来到北京治疗的弟弟表示希望哥哥赶快好起来,回到家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想做什么呢?想到将来的日子,达瓦扎西说,想开一家饭店,因为他擅长做肉包子。

  一份爱心、一份救助,跨越山河,就如冬日暖阳,照亮大家的心,让他们挺直脊梁,更加期待美好的新生活。

  据介绍,“同心·共铸中国心”活动自2008年发起,2011年被中央统战部正式纳入“同心工程”。截至目前,活动已遍布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14个地市州的60余个区县,来自首都及全国多家医疗单位的2.2万人次的医务人员,以医务志愿者身份累计为50多万人次的青藏高原地区各族同胞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志愿服务,救治救助肝包虫、脑瘫、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患者近万名,为近3000名先心病患儿提供免费治疗,连续多年坚持把党中央的关心,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爱心,送到边疆民族地区。(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