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援藏夫妻的雪域峥嵘】开设在喇嘛庙的只有两个医生的医院
编者按:在祖国最西南的边陲,有一个藏语意为“南方大悬崖”的边境小县城——洛扎县,它隶属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地处喜马拉雅南麓,东南与措美县和错那县为邻,西北与浪卡子县相连,南与不丹王国接壤。在那里,曾经有两个平凡的人,他们从大学同学、相识相恋、携手进藏开创那里的医疗卫生事业,到生儿育女、中年、老年……时间慢慢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夺走了他们靓丽的青春,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雨、不平、委屈,却未能改变他们为西藏人民救死扶伤、为医疗事业一生坚守的初心。他们在那里相依相守25年,两人牵头逐渐办起了那家可以说全国规模最小的县级医院,救治了无数的藏汉同胞,培养了大批的藏族医务人员……正是他们俩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从不停歇的努力,坚持在内调前把一所科室齐全的县级医院交到了洛扎人民的面前,构成了国家60年援藏事业的一个小小缩影。听作者田毅讲述一对医疗援藏夫妻的雪域峥嵘岁月。
初到洛扎,当时的重点工作是参加西藏的民主改革,协助开展政治宣传,稳定边民思想。作为医生的姑爹姑妈也不例外,他们住在喇嘛庙里,一边和工作组的同志投身于西藏的民主改革,一边作巡回医疗。可是,西藏原为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宗教势力根深蒂固,封建迷信盛行,开展医疗工作极为困难,一般群众有病求救于喇嘛念经,求神灵保佑,不相信政府派去的医生。
图为50年前的洛扎县城
图为2015年的洛扎县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县城还是只有一条大街。
为争取群众,姑爹姑妈在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宣传科学的医疗卫生知识,并以事实作出影响。有一次,一户翻身农奴家的产妇分娩后,胎盘滞留引起产后大出血,产妇已处于危急状态,濒临死亡,家属求神无效,抱着最后的希望紧急求助于政府的医生。姑妈得到消息后,连夜跋山涉水赶到40多里外的藏族群众家里,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抢救治疗,使病人转危为安。从此,这家人逢人就说政府派来的医生是神医,群众逐渐开始信任他们,卫生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双双打开了局面。
还有一次,一个藏族孩子患风湿性心脏病伴心衰,全身浮肿,病情危急。藏族有风俗,家有病人时他们会在门口做好标记防止陌生人闯入冲犯。当时家属正在为病儿念经求佛,由于工作组的带队同志急于救治患者,所以不顾藏族翻译的劝阻推门进去了,触犯了风俗。病人家属一开始极为反感,到知道我姑妈是汉族的医生后才有所缓和。经过姑妈的动员,孩子接受了治疗,这一治疗前后就用了半个月时间。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困难,设备极其匮乏,有困难只能求助于驻军部队的军医。姑妈当时也是刚从大学毕业,临床经验也不多,她住在藏族人民家里边观察、边诊断、边治疗,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料,小儿病情明显好转,家属感激之余烧掉了经书,从此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认为政府派来的医生能治好“神”都治不好的病人,并到处和村民们说有病快找政府的医生。这些成功的病例终于使姑爹姑妈开展洛扎县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了群众基础。
姑爹在洛扎县最边陲的小镇拉康区巡诊时,当地一位有影响力的经商群众的妻子患贫血症,伴心率不齐、浮肿,当地草药医生均束手无策,经姑爹近一个月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该病人丈夫经常来往于中不(不丹)之间做边境贸易,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因此姑爹治好他妻子一事在边境地区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姑爹常奔波于广大乡村,在为藏族人民治病的同时自学藏语,很快就能用藏语和群众交流,当地人都亲切地叫他“阿米几布拉”(汉族男医生),藏语的含意还有信任和尊重之意,为藏汉情谊增色不少。
图为50多年前姑爹姑妈领头创办的洛扎医院
图为现在的洛扎县医院,照片来源:合肥在线
洛扎县正式建立医院已经是在形势基本稳定的1961年了,牌子是“洛扎县卫生院”,医生就姑爹姑妈两人。后来上级派来三名藏族工作人员边做助手、翻译,边跟着学医。卫生院就设在喇嘛庙里,姑爹姑妈布置了简易病房后就开始收治病人,并着手培养藏族卫生人员,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接受培训、言传身教。
这期间收治的病人有常见的内科、儿科疾病,外科有软组织损伤、野兽所致的开放性气胸、头皮撕裂伤,脱臼、骨折,甚至有被手榴弹或雷管所致的广泛性炸伤等等。遇到疑难病症,由于旁边没有请教的人,他俩只能边商量边求助于书本,休假回内地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还和书商建立了邮购业务,经常把新出版的医学书籍邮寄到洛扎,经常和在大医院工作的同学交流心得,回去时还要带回大量的医学书籍。随着坚持学习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他们在技术上不断提高。1964年扩大了病房,“两个人的医院”也能在异常简陋的条件下做疝修补术和阑尾摘除术了。
姑爹姑妈说,当时,有一位藏族群众胃大出血需要输血,那时医院只做血、尿、便三大常规,藏族化验员也没有合血输血的技能,在面对死神的威胁感到束手无策时,“铁人”王进喜曾说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铮铮誓言和不屈精神鼓舞着他们想尽办法抢救。由于当时还没有条件做胃部手术,保守治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输血,显微镜和手摇离心机就是当时验血的工具,他们找到已知血型的医护人员和机关干部,抽出血样分离后作为标准血型,再和病人血型配合,找到同型血的献血者(当时有位在家主持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得知后也来献血,但在抽血时发生了“晕血”,现在想来都很后怕)。是藏汉同胞用鲜血挽救了藏族病员的生命,他病愈出院后的现身说法,为医院在藏族人民心中建立了威望和长远的影响。此后,逐渐有重病人主动来医院求治,驮着生活用品(当时医院只能提供床位和垫褥),或用担架抬来住院治病的群众日渐增多。
随着平叛改革的结束,西藏建设也走上了快车道,每年都有从西藏公学和林芝卫校毕业的藏族医务人员分配到洛扎,病房也多次扩建,医疗器材、药品等物资不断增加,在人、财、物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医院管理就提上了日程。在创业之初,姑爹姑妈一直被藏族学员们尊称为“老师”,师生关系随着医院事业的发展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老师无形中变成了管理者,增强了领导色彩。有关医院日常事务、计划、工作总结、业务培训安排等管理工作自然就落在了姑爹身上,姑爹也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卫生院院长和医院院长。
病房有了,设备有了,医护人员有了,院长也正式上任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洛扎县医院有着怎样的惊人的发展变化呢?且听下回分解。(中国西藏网 图、文/田毅)
-
西藏包虫病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指挥部了解到,西藏目前已经完成包虫病全区全人群筛查,患者救治同步开展,源头防控机制不断完善,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详细] -
西藏自治区调研组赴西藏藏医学院调研
19日,自治区副主席罗梅率调研组赴西藏藏医学院调研视察,就藏医药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藏医药事业标准化建设等开展指导。 [详细] -
西藏当雄第三届虫草文化旅游节5月20日举行
4月21日下午,西藏当雄第三届虫草文化旅游节新闻推介会在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旅游文化企业和部分爱好旅游者参加了推介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