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去援藏,随时待命出发!”
2017年5月初,进入初夏的广州,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炎热。一个忙碌的下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川江刚刚结束完一天的手术,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手机又响了。对于一个24小时都必须开机待命的外科医生来说,接到最多的不外乎是关于病人病情和治疗的工作电话。
可是,这次却例外——电话那端传来的是科室主任和蔼又略显急切的声音:“医院接到广东省卫计委的紧急任务,要求科里尽快选派一名优秀的医疗专家赴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进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一年,希望你能认真考虑,积极响应号召。”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我是有点儿懵的,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西藏是一个神秘遥远、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李川江放下电话,开始思索这个电话隐含的意义与使命:西藏号称“世界屋脊”,因为那里不仅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有一种超越喜马拉雅山的精神——“老西藏精神”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时间紧迫,不容多想,对于曾有着十多年军龄和20年党龄的李川江而言,服从命令、响应号召就是他的天职。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他便回复科室主任的电话:“我愿意去援藏,随时待命出发!”
李川江带领医护人员查看病房
一人援藏 全家援藏
时间紧急,从接到任务到出发不到一周的时间。
晚上回到家,李川江迫不及待地把援藏的决定告诉了他的妻子。“她也在医疗系统工作,一向给我理解与支持,这次也毫不犹豫地鼓励我:‘放心地去吧!家里有我。’”李川江年近70岁的父母当时正在天津的妹妹家,听说他要去援藏,也立即退掉了提前一个月订好的回乡机票,马不停蹄地赶到广州,帮他照管年幼的孩子。家人无私的爱与无怨无悔的支持,消除了李川江心中的最后一丝担忧。
2017年5月14日,李川江带着广东省卫计委和医院党委的关怀与重托、带着科室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带着家人的不舍与林芝人民的期盼,踏入了西藏这片神秘美丽的土地。
李川江在基层向群众宣传预防疾病常识并为群众发放药品
一份嘱托 一份担当
到达林芝市人民医院后,组织上安排李川江担任外二科副主任、医院行政党支部书记。
为了提高政治素养,李川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为此,李川江在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上狠下功夫,并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通过学习,他深刻领会到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有一种信心来自时代,有一种情感发自心海。”李川江带领党员共同学习、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公益活动,跋山涉水,下到乡村基层,为老百姓义诊送药。针对偏远落后乡村的老百姓普遍因缺乏医疗常识、环境卫生较差等导致疾病缠身的现状,他们克服语言交流上的困难,耐心进行卫生宣教,为前来义诊的村民仔细检查身体、指导用药。“记得有一次,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在义诊结束后,一言不发地向我们深深鞠躬!”李川江说:“每每回忆起那一幕,我都感动不已。他们的朴实与信赖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既平凡又光荣!”
李川江在给林芝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授课
一份责任 一份事业
“援藏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援藏干部带着党赋予的重任,使命光荣,形象重要。”进藏以来,李川江始终怀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认真履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真务实,把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每一天的工作都当作一份事业来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放松。他努力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头晕、胸闷、失眠等身体上的不适,保持着“缺氧也不能缺精神”的态度,积极投入各项工作中,努力为林芝市人民医院办实事、办好事,在全科、全院干部职工中树立起了较好的形象。
初到林芝市人民医院,李川江担任外二科副主任、科室质控员,医院当时的重中之重是创“三甲”。为此,他把在南方医院的先进工作经验、管理模式带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外二科,成立专门的创“三甲”工作小组,挑选优秀骨干,分工合作,以小组带动全员参与,人人细化分工,有效激发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通过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修订完善科室规章制度,规范病历、医疗文书书写和医疗护理查房制度,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李川江所在的林芝市人民医院外二科在创“三甲”医院评审中顺利通过并获得反馈评价“优秀”的佳绩。
“尽管援藏之路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这阻挡不了我甘愿服务好林芝群众的热情。”李川江说,“每天查房,看着一双双信任期盼的眼睛,一个个饱受疾病摧残的躯体,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为此,解决藏族群众多年的顽疾、尽快减轻他们的痛苦,成了李川江工作的重心。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李川江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与同事团结协作,业务上严谨求实,奋发进取。为配合自治区2017年包虫病防治工作,他带领科室同事加班加点,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也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符合手术的病人,就抓紧一切时间尽快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患者的病痛。经过努力,林芝市人民医院外二科终于在2017年年底圆满完成了林芝市包虫病防治任务,实施包虫病手术150例,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医院的充分肯定。
针对危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地方病——肝包虫病,李川江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克服手术器械老旧等困难,开展医疗新技术——精准肝切除先进术。通过应用精准肝切除先进术,包虫完整切除率超过40%,居西藏自治区前列,深受同行和患者好评。“该手术方式降低了传统手术方式带来的术后容易并发感染、恢复慢的弊端,大大缩短了病人术后的恢复时间,使病人康复之路更顺利。”李川江介绍道。
2017年11月14日,李川江完成了林芝市人民医院首例右半肝(巨大肝包虫)精准切除,这也是西藏市地级医院首例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患者60%的肝脏被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康复出院。
李川江告诉记者,患者玛某因“腹胀腹痛4年余”入院,入院CT显示右肝巨大占位(18 cm×12 cm)考虑肝包虫。针对患者的病情,他会同外二科主任阿多、副主任周斌贤进行详细的术前讨论,最终决定由李川江主刀采用先进的前入路方式行右半肝完整切除。经过四个半小时的紧张忙碌,手术顺利成功。精准肝切除先进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林芝市人民医院的肝包虫救治水平、肝切除手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进藏伊始,李川江就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要做到“有志而来、有为而归”。除了自己的大胆创新和细致深入的临床工作外,他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科室工作人员,通过授课、手术示教、查房、病历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所在科室的医疗业务及科研水平。针对跟学人员的实际情况,他严格制定科学、详细、可行的计划,设定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中都能真正学到本领,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林芝百姓。
繁忙的工作之余,李川江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指导科室人员进行科研论文撰写。不到一年时间,以林芝市人民医院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专业文章3篇,其中SCI文章1篇。他也被自治区评选为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首席专家,获批自治区专项科研经费。
李川江深知,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党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离不开林芝市人民医院领导和同行们的信任、支持和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他说:“我的医疗援藏之路还在继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
李克强总理被援藏医生感动 3年来他们为西藏做了什么
7月2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看望慰问援藏医护人员。总理说,你们都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优秀医护人员,西藏这些年医疗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优秀医护人才仍很短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