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全区首例先天性食道闭锁修补手术在拉萨成功实施
图为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在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为患儿实施手术。记者 孙靖宇 摄
食道闭锁是新生儿时期消化道的一种严重发育畸形,症状为患儿吮吸奶汁立即呕吐或出现严重呛咳甚至窒息,危及患儿生命。11月27、28日,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相继确诊了两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其中一例患儿为体重仅1.2kg、胎龄只有30周的早产儿,病情危重,而且不适合长途转运,怎么办?
面对哭泣的孩子、着急的家长,到底该采取什么有效方法,这个问题考验着拉萨市人民医院儿科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援藏医生、拉萨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韩同英将此事第一时间汇报给首儿所医务科,与新生儿外科李龙主任取得联系,并于11月29日进行远程会诊。得知患儿不能转运后,李龙果断决定派医师来拉萨为两名患儿行食道闭锁修补术。在首儿所刘仲勋书记、于亚滨副所长积极协调安排下,11月30日夜间,来自首儿所的冯翠竹主任医师、张艳霞主治医师两位外科专家抵达拉萨。
12月1日11时,在市医院外科团队的强力配合与手术麻醉科团队、儿科团队的积极协同下,冯翠竹、张艳霞历时8小时,完成了全区首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气管食管瘘患儿的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及食管吻合术,第二例手术于12月2日实施。由于病情危重,患儿手术中反复出现呼吸心率的下降,经数次积极抢救,最终脱离危险。
韩同英告诉记者,自她进藏工作以来,发现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较多。今年8月,首儿所协助北京市卫健委进藏调研时,也了解到西藏综合性医院的外科医师往往无法开展儿童外科手术操作,儿外科医师更是匮乏,严重影响了儿童疾病的救治。为进一步发挥“组团式”援藏的技术优势,首儿所根据高原地区儿童外科疾病谱和当地小儿(新生儿)外科建设需要,按照“合理、持续、可实现”的原则,计划开展儿科常见外科疾病诊治的规范化诊疗,培训当地医疗骨干医师,从临床医疗、专业护理、进修学习等方面切实培养一批“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更好地为高原儿童健康服务。
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自2015年以来,持续对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以院包科”工作。经过4年卓有成效的医疗支援,市人民医院儿科已成为“大病不出藏”兜底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同时也成长为西藏自治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北京市“组团式”医疗援藏的带动下,健康拉萨建设正在让西藏患者有更多获得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让医疗服务覆盖最远一户
今年以来,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健全以全科医师团队为基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切实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医疗服务覆盖最远一户,打通健康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详细] -
传承中医国粹 守护儿童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书记赵百孝表示,基层医生是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推动基层儿科事业发展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的未来。[详细] -
《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实施
12月1日,由西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拉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举办的2019年西藏自治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以下简称“两法”)及安全用药现场咨询活动在宇拓路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