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桑珠群培(左)为患者号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这为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藏医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被誉为最为完整、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医药学之一,为青藏高原地区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西藏藏医药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区藏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加强藏医药人才培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健康产业和传承藏医药文化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推动了藏医药事业发展。
为丰富教学内容,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2023年,西藏藏医药大学启动了“藏医情·感恩行”挖掘藏医药名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了解、学习藏医药名人的事迹,把藏医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用药经验等,用音视频和文字记录的方式保存下来,并绘制出一张张生动的藏医药文化传播地图,全力讲好藏医药故事,提升藏医药影响力。
一、在行走中寻访藏医药名人
藏医药的名人们是藏医药传承发展的活字典,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智慧与传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寻找在藏医药领域有显著成就和影响力的藏医名人,深入了解他们的从医经历、学术成就和传承贡献,激励和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发展藏医药事业。
逐步建立专家库。米玛、旺堆、嘎务、桑珠群培、索朗其美、达瓦塔杰、次松占堆、仁增、加永曲培等等,寻医者们依据学术成就、临床经验、社会声誉等标准,初步筛选出藏医药名人候选名单,再对候选名单中的藏医名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从医故事、医术专长、临床经验以及对藏医药文化发展的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渠道,将搜集到的信息系统地整理成专家档案库,为群众医疗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定期更新专家档案库,确保专家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专家进行咨询。
次仁顿珠,师承噶玛古如大师,从当医生的那一天开始,就立下鸿鹄志,要帮助患者消除病痛。他就近取材研发药物,开展临床实践,分析药物质量,探究临床疗效,研发的帕珠卡擦散等藏药在治疗肠胃消化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如今,年近70的他已从医50余载,为藏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感受信仰的力量。藏医药文化传承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植根于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寻医者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深刻感悟到藏医药文化的传承和高尚的医德医风。
主攻三因素学及水银洗炼技术的索朗其美,师承措如·才郎大师,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的代表性传承人,在藏医药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75岁高龄的扎嘉医生,在藏医放血疗法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他在继承藏医前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能基础上,结合50余年临床经验,积极研发新药,攻破了一例又一例疑难杂症,救治了一批又一批危重病人;撰写的反映临床实践的文章《肝腹水的治疗路径》《论静脉分布及放血部位》《特殊穴位的辨别和放血手册》等,确定了77个常用放血穴位和65个特殊穴位,填补了藏医放血疗法的空白,对藏医药文化传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多年来,扎嘉医生坚持寻求藏医药文化最高境界,曾长途跋涉来到拉萨,拜望强巴赤列,学习藏医德医风篇和诊断要义、蓝琉璃难点等知识;拜藏医药泰斗措如·才郎教授为师,学习了《历算概论》《梵语妙音》《医典口授》等知识,并对《晶珠本草》里药物鉴定困难、性味识别疑惑、炮制工艺复杂的药物进行了一一甄别。
为传承弘扬藏医药文化,扎嘉先后到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等地传授放血疗法;到山南市藏医院、林芝市藏医院、昌都市藏医院、那曲市藏医院举办藏医放血疗法培训班。截至目前,扎嘉受邀到各地藏医院讲学超千场次,近万人受益,为传承藏医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见证古老技艺传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组织专家举办各种活动,让他们将自己的“秘籍”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更多热爱藏医药的人。
现就职于西藏藏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桑珠群培医生,本可以享受更加优渥的工作待遇,但他扎根索县藏医院,拜师学艺18年,和旦松扎巴大师一起探索疑难病症的医治方法,深挖藏医经典“二十三种疗法”,特别是“杂炯”疗法,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践行了他“要为藏医药做点实事”的青春誓言。
在索县藏医院,桑珠群培医生的年门诊量最高达两万人次,药费每人次却仅百元左右。此外,他每天看病都会做笔记,到现在已有笔记50多本,其中有大量关于各种怪病的治疗方案。
在日复一日的基层深耕中,桑珠群培坚持用藏医药方法治疗传统重大疾病,在藏医特色疗法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优势。在桑珠群培看来,优秀的藏医药传承仅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技能只能算经验性的,还要有扎实的理论支撑。2018年,桑珠群培成为那曲市第一位全日制医学博士。读博期间,他经常和导师顿珠探讨交流,抢救挖掘“杂炯”疗法,并不断尝试寻求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藏医药技法的科学性。
多年来,桑珠群培时刻用师父的箴言“在最辉煌的年纪做对祖国、对民族有用的事,永远都不嫌迟”鞭策自己。18年的坚守,不仅是桑珠群培对旦松大师的一次承诺,更是他对自己青春时光的一场告白。如今,桑珠群培坐诊时,习惯性要与学生们讨论病例,每天早晨会带领医护人员朗诵《四部医典》基础理论。
二、在地图上标注藏医药传承故事
藏医药名人地图,就像是藏医药文化传播发展的“旅行日记”,是藏医药文化传承的载体,记录着它如何从高原走向世界。
收集资料。寻医者们搜集关于藏医药文化传播的点点滴滴,寻访关于藏医药名人的事迹和故事,传承着他们的精神和信仰,包括珍贵的古老文献、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一脉相承的古老技艺以及对藏医药文化发展的认识。
寻医者实地考察记录藏医药名人们的生动故事,在与藏医药名人的“对话”中深刻理解藏医药文化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哲学,进而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下让古老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制作藏医药文化传播地图。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寻医者深入挖掘和记录藏医药名人及其贡献,了解藏医药文化传播渠道,进而整理出相对详尽的藏医药文化传播地图。这些零散的传播地图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识,更是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
寻医者将藏医名家们的活动范围在地图上清楚标注,包括藏医药学府、历代藏医名人的故乡及行医范围、曾经举办过重要医学交流活动的地点等。同时,描绘出藏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标注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麝香之路(食盐之路)等,找到藏医药文化传播与融合的契合点。
分析研究。下一阶段,“藏医情·感恩行”挖掘藏医药名人社会实践活动将在前期建立的藏医名家档案库和藏医药文化传播地图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藏医药名家成长成才的脉络,传播好藏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藏医药的博大精深。
三、在分享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
大医精诚,青春筑梦。西藏藏医药大学开展“藏医情·感恩行”挖掘藏医药名人社会实践活动,挖掘藏医药名老专家,绘制藏医药文化传播地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寻医者深入田间山林、偏远牧区、社区街道寻访藏医名人,通过访谈、观摩诊疗、参与藏药采集与制作,加深了对藏药制作工艺的认识,感受到藏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生们的心里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我们团队寻访到了扎加、布地次仁、加永曲培等藏医名人。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藏医药名人的人格魅力,学习了他们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藏医药大学学生欧金泽措说。
学生们通过参加藏医药名人主持的诊疗,加深了对藏医药理论知识、特色治疗技术的理解;通过与藏医药名人的交流,培养了自身勤奋敬业的品德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激发了对藏医学的兴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坚定了文化自信,明确了职业方向,培养了创新意识,提升了综合素质,坚定了成为藏医药文化传承者的信心。
西藏藏医药大学团委书记次仁德吉说:“藏医药名人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藏医药学的认知,还让我们见证了藏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藏医药文化传承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作为新时代藏医学接班人,我们要学习老一辈藏医名人追求卓越的精神,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和了解藏医药文化,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藏医药大学学生布拥尼玛说。图/文 西藏藏医药大学学工处(团委) 张艳
本文系西藏藏医药大学共青团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项目挖掘藏医药地理坐标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