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边嘉措:绿红文化造就甘孜山地旅游内涵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降边嘉措在首届稻城亚丁香格里拉国际山地旅游高峰论坛上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甘孜州发展的山地旅游也是旅游的一部分,在发展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相结合,以坚持绿色文化与传承红色文化作为发展的内涵支撑。
崇拜山神
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据降边嘉措介绍,青藏高原被称作“雪域之邦”,这里雪山巍峨,高耸入云,雄伟壮丽。而藏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主张人类应该与大自然亲近,和谐相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追溯到古代藏族先民的灵魂观念。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风有风神,雷有雷神,各个村寨、各个部落,也都有各自的神灵。即世界万物都有主宰它们的神灵,对它们的信仰、依赖、崇敬,或恐惧、憎恨、厌恶,逐渐演变成对自然的崇拜。
“这是‘万物有灵论’的一种具体体现,人们把自然界神灵化,又把神灵人格化。”降边嘉措如是强调。
“正因为这样,青藏高原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大河,每一个大湖,几乎都伴随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由此产生了无数个神山神湖,对神山神湖的崇拜,也成为藏族先民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一个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富于智慧、给人以启迪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相继诞生,形成各种祭祀神山神湖的宗教活动和民风民俗。”
生态保护
藏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降边嘉措分析指出,古代藏族人民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引导着人们去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热爱雪域之邦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藏族同胞的山神崇拜观念,使人们对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产生一种敬畏心理,一种亲近感和依赖感,客观上有利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据了解,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信奉、崇拜的神山、神湖,但没有一个像藏族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同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联系得如此紧密。
基于此,降边嘉措表示,继承和弘扬藏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做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经济利益。
绿红文化相辅相成
甘孜山地旅游发展的内涵支撑
降边嘉措表示,甘孜州地处横断山脉的核心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区域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资源优势。
据了解,甘孜州地处的横断山脉自然环境、地势地貌十分奇特,东部有被称作“蜀山之王”的贡噶山海拔7000多米,与海拔100多米的成都平原形成强烈反差;西部有海拔7000多米的南迦巴瓦,同样与只有海拔数百米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鲜明对比。两山之间有雀儿山、达玛拉山、格聂山、党金孜然、厦贡拉、怒贡拉等无数的高山峻岭以及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这种地势地貌相联系,这一地区的气候成垂直气候,从海拔7000多米、近8000米的大雪山、大冰川,到海拔100米左右的河谷地带,呈现出立体的、垂直的气候。有着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壮丽景色。同时呈现出多样性的生物分布,既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辽阔的大草原,也有丰富的药材和植物群落。
降边嘉措指出,甘孜州不仅是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区,还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交汇地。自古以来,该地区以藏族为主,汉族、纳西族、回族、彝族等多个兄弟民族患难相助,和睦相处。特别是81年前,红军长征走过这里的雪山草地。67年前,人民解放军经过甘孜地区,踏上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征程。
降边嘉措表示:“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甘孜州发展山地旅游,既有崇尚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林经济的‘绿色文化’,又有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和‘老西藏精神’的‘红色文化’,还有甘孜州委、州政府决定开展山地旅游活动,明确提出‘以节促发展,以节促改革,以节促稳定’的政策方针,以节庆经济来促进和推动经济文化发展,以绿色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共同提升甘孜山地旅游的品味,构成甘孜山地旅游发展的内涵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