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我是援藏教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 “数学达人”教师如何玩转高原课堂

吴建颖 发布时间:2018-07-17 10:5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上的周立军和学生们

  2015年9月25日,接到进藏支教的通知后,当时体重还在95—98公斤之间徘徊的周立军为了能够通过体检这一关,坚持每天跑十公里、中午游泳一小时,风雨无阻。2016年7月,他的体重降到82公斤,顺利来到拉萨。他也许不知道,这远不是他体重的“谷底”。

  第一次支教的遗憾

  “能来的人,都是有教育情怀的人。我来西藏支教的动机很简单,这和我的人生阅历有关。”15岁就失去了父亲的周立军,从小生活在农村,小学都没怎么好好上过,后来直接从初中开始读,“一路走来,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虽然我自己也努力,但大环境提供的机会和别人的帮助非常重要。后来,我能在人大附中这么好的学校工作,学到这么多东西,让我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社会。”2008年汶川地震时,周立军去做了志愿者,“这些年也一直直接或间接资助一些困难的孩子”,但是进藏前的一次支教经历,却让他“印象很深刻”。

  当时,人大附中支教团队到北京市延庆某中学高中部支教,负责带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的数学。经过支教老师的教学和管理,3年后,学生们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校也有了更好的声誉。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当很多家长得知支教老师们已经离开后,都不再报名了。最后,这个学校当年连一个班的学生都没有招满,导致高中部难以存在,报名的学生被安排在了其他学校。“从这件事,我就认识到,支教的真正目的是让当地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更有信心。”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一次支教的遗憾,周立军去西藏前,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管待多长时间,离开后一定要给人家留下点什么。”


图为课堂上的周立军

  数学“三观”:发现、唤醒、做最好的自己

  初到拉萨中学,周立军和支教团队做了一个调研,“‘组团式’教育援藏,要解决几个百分之百的问题。其中包括将学校课程百分之百开起来,以及实验课百分之百开起来。拉萨中学不存在开课难的问题,但数学学科却是一个急需被攻克的难题。”周立军和援藏团队发现,尽管学校老师们非常敬业,认真备课,认真执教,学生们也很用功,但历年的理科成绩都不是很乐观,数学成绩更是不理想。“孩子们的求知欲很强。拿数学来说,高一时,一个班里想把数学学好的基本占到百分之百,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有的藏族学生渐渐失去了自信。因为每种语言都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很大程度上要靠悟,汉语讲课听懂了,不一定代表这堂数学课听懂了。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的表达和学生的理解会产生错位。另外,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知识体系不完备,核心知识的内核不是很大,所以数学素养和数学元认知能力较低。”

  看到这些现象和问题后,周立军与团队成员想,与其在这个圈圈里打转,能不能跳出来,寻求另外一种途径来突破呢?从老师执着于“教”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老师能不能教得对、教得会、教得好,向学生能不能学得对、学得会、学得好转变。周立军说:“我们的课堂不能执着于教会学生几道题,让他们背下几个公式,而是要把学生的发展和获得感放在第一位。每个孩子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思维方式都是唯一的、有价值的,这就是孩子的数学观,这里藏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去发现和尊重每个孩子的不一样,也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一样,唤醒、接受和放大自己的不一样,最后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数学所讲的发现、唤醒和做最好的自己。”


图为周立军在辅导学生

  玩转课堂:从两节数学公开课说起

  2016年10月24日拉萨中学理科开放日当天,和11月24日西藏自治区校长论坛期间,周立军和他的团队成员分别为全市同仁和区内外校长们上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下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公开课,也正是这几节课,让“一对一数字化”智慧课堂在西藏拉萨中学“落户”,也让更多人得到启发,慢慢了解、接受、走近并尝试“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要引入、利用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对于真正的数字化概念,大家的接受程度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一个是觉得让学生自己学会不太可能,另外就是觉得硬件软件很多条件不具备。”周立军从自己的数学课开始入手,租借设备、寻求技术支持和软件支持,带着几个人的团队一步步摸索。“我们的实验室在图书馆阴面的一个教室,9月份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很阴冷了,那段时间总反复感冒,最后索性把棉袄和羽绒服都穿上。刚来高原身体不太适应,每天早晨起来都会流鼻血,又因为压力很大,晚上睡不着觉,后来体重一下降到72公斤,我爱人非常紧张,怕我出什么问题。”


图为周立军获得的荣誉证书

  在大家的努力下,拉萨中学四个试点班的成绩有所提高,老师们的观念也在逐步转变,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如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程范围从周立军所在的高中数学学科向高中语文、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英语、高中地理、高中历史等多学科多领域推进,核心团队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4人,“智慧课堂”的探索、建设、实践在向更深的层面推进……


图为周立军在辅导学生

  “一年,再待一年”

  “学生们通过PAD和智能手机操作,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可以做作业、上传数据、把问题推送给老师、和老师同学互动,整个学期的笔记都会按日期按类型分类,做错的题目会被统计分析,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做题用时、实现相似题型推送、判卷和反馈。”周立军说,2016年10月24日那次公开课后,一个学生在座谈会上说的话让他非常感动,“他说,周老师已经带我们探索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上课我觉得是满天星星,但是没有一颗星星属于我,现在觉得每个人都像拥有了一个月亮。”


图为周立军编著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探索与实践——记智慧课堂落户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曾经支教的遗憾提醒周立军,一定要留下些什么,然而凝练无疑需要一个过程。“本来是援藏一年,后来发现这个事情刚刚铺开,我走了可能就要结束了,就这样又延期了一年。第二年准备离开前,我搜集前期数据编著《‘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探索与实践——记智慧课堂落户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又计划将实践的科研成果编集成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智慧课堂案例选集》,为推广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为了把这件事做好,周立军决定再待一年。“想把更多的东西固化下来,留在拉萨中学,留在西藏。我离开的时候,团队的核心成员还会继续往前推进,而且现在拉萨三中和阿里改则县中学也加入了我们。以后我们还要打通区内和区外的远程教学。回北京后,我还要带着团队成员,在课题方面,在知识上和理念上带领他们、激励他们。”

  “数学考试的时候,第一题肯定是选择题,后面才是判断和解答题。这和我们的人生是一样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题和判断题做对了,人生的方向和规划对了,你的努力才有成效。”周立军总会在课堂上这样教育学生,这也是他心中的一把尺,用选择进藏支教,选择寻找教学突破口,选择给人大附中的校领导写申请再待一年,选择把两本书的稿费无偿捐出……来丈量自己的初心。“只是对不起孩子,他快升初中了,又是男孩子,正是需要爸爸陪伴的时候。”(中国西藏网 记者/吴建颖)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