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雪域传奇”李德威:国家博物馆收藏他生前科考实物

孔夏 发布时间:2018-10-19 13:5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他研究青藏高原近25年,行程超8万公里;他在大地构造、地震、干热岩地热能等领域努力探索,为打开我国干热岩勘探开发付出了心血;生命弥留之际,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的遗言……他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10月16日,李德威教授生前使用过的科考实物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


李德威教授使用过的部分科考工具已被国博收藏。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国家博物馆为什么收藏这些物件?

  在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看来,收藏是博物馆活动的基础。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收藏什么、不收藏什么,折射出国家博物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国家博物馆此次对李德威教授科考实物的征集,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对时代楷模高尚品质的弘扬。

  地质学家李德威与青藏高原

  李德威教授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青藏高原上——1990年,李德威参加“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项目,发现了许多与板块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之后,他每年都花几个月时间在青藏高原科考调研,这一干,就是近25年。

  
图为李德威教授生前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图片来源:湖北日报网

  背着科研仪器、标本,徒步几十公里,对李德威来说是家常便饭。跟同事一起外出考察,最长、最难的路,他总是跑在最前面。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廖群安说:“总觉得他是钢铁做的,在高原戈壁上一天最多可以走50公里,人称‘高原小山羊’。”野外考察经常一出去就是几天,如果没顾上带帐篷,这只“高原小山羊”还就真的住进了羊圈里。他笑谈:“羊圈里有一股怪味,但睡羊圈是我们的福气,因为里面比较暖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坚持科考研究,提出“层流构造假说”,以非常简洁的模式和合理的动力来源解释青藏高原上的各种现象。

  李德威说自己有一种“高原情结”。“我认为中国人应该以青藏高原为基地,创立自己的地学理论体系。我们是青藏高原的主权国,如果让别国人研究青藏高原,提出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动力学新理论来,我们再去跟踪,那样就太可悲了!”

  对李德威来说,青藏高原是第二故乡。9月27日,同事亲友们,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部分骨灰撒向了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拉萨河谷。如此,他便长眠在了这片为之挥洒了整个青春的土地。

  提出大陆动力学层流构造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被称为第二次地学革命,但是从海洋地质中诞生的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众多的大陆地质现象,因此大陆动力学被誉为第三次地学革命。美国制定了“1990—2020年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国家计划”,准备用30年时间提出大陆动力学理论。

  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李德威于1990年提出大陆动力学层流构造假说,这一假说是对传统板块构造学说的挑战。一开始,他受到了某些地学界人士的讽刺和攻击。近年来,大陆动力学层流构造假说逐渐引起地学界的极大关注,并在青藏高原的研究中部分得到验证。

  病逝前书写“开发固热能 中国能崛起”

  李德威心怀地质梦想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地质事业。9月14日,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在病床上,他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用生命写下“开发固热能 中国能崛起”的炽热心愿。他师德高尚,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重病期间仍坚持跟学生们开组会指导科研、修改论文。

  
图为李德威教授弥留之际写的10个字: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从大地构造、预测成矿,到地震预测,再到固热能,李德威的每项研究,念兹在兹的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潜心研究青藏高原大半辈子,因为他深信:“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藏高原的理论创新将引领正在孕育之中的地学革命新的方向。”怀揣家国情怀,淡泊名利,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科学真理,这样的科学研究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