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校学员参观展览。
中国西藏网讯 时间,将非凡成就铸成光辉历史,将深刻启示照进美好未来。正在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以全景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吸引着来自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全体在校学员。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走进国家博物馆,一楼大厅的12个大字格外醒目。大厅两侧,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天宫号空间站模型和蛟龙、海龙等深海探测装备模型,引来诸多学员们驻足仰观。
图为噶玛唐克正在学习藏传佛教知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噶玛唐克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十五届噶举派的学员。90年出生的他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一个普通藏族家庭。他指着火箭模型说:“改革开放40年,我们这一代是切切实实的受益者,以前都不敢想像人能登陆到别的星球,现在通过科技的进步,就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
噶玛唐克回忆起小时候生活的家乡,“在冬季时,经常大雪漫天,道路结冰。没有特殊需求,村民们不会外出。没有出行的交通工具,生病也只能硬抗,村民普遍不太重视教育,更别提看电视这样的‘奢侈’娱乐活动。”
“转眼40年,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嘎玛唐克感慨到:“我记得那是1998年,村子里有了第一台也是唯一的一台电视机”。当时还是孩子的嘎玛唐克高兴坏了,那是一台长虹牌黑白电视机。那时候,看电视是件异常珍贵的事,每天只在晚饭后的特定时段有信号,而且是转播,大家便只能看纪录片、故事片。到了2000年,村里好多人家都换上彩色电视,可以收看中央台、地方台。
图为噶玛唐克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留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改革开放40年来,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光纤入户,家家户户都有了高清电视,节目内容也丰富起来。新闻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老人们想看的藏语频道有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也有了。看电视这个小小的转变背后,是通水、通路、通电、通手机(电话)、通广播电视的“五通”工程。
作为沐浴着改革春风出生成长的一代人,嘎玛唐克深知“三包”政策在藏区的实施,减轻了多少家庭的负担。他说,在当时的牧区,大家更多的是让孩子帮助家里放牧干活,几乎都没有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的观念,如果没有“三包”政策,藏区孩子们就不能这么顺利上学。如今,许多在外学成归来的孩子们选择回到家乡,利用自己所学的技能报效建设着家乡。
图为嘎玛唐克接受中国西藏网记者采访。
通过观看展览,再结合自身的经历。噶玛唐克激动地说到:“原来,发生巨变的不止是藏区,我们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我们期盼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