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多国专家畅谈“‘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西藏角色”

王淑 赵二召 发布时间:2019-06-15 22:4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开幕式现场 摄影:王淑

  中国西藏网讯 6月14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开幕。

  当天下午,多国专家学者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其中“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西藏角色这一议题,成为众多专家关心的焦点。

  
图为开幕式现场 摄影:王淑

  西藏是历史上“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蕃尼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构建者,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西藏也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陆路通道,是国家确定的沿边地区开放开发重点区域,是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具有一系列特殊优势。

  
图为开幕式现场 摄影:王淑

  旧时的西藏没有现代意义的等级公路,交通运输一直处于人背畜驮、骡马驿道的原始状态。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交通基础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图为艾德•穆尼发言 摄影:王淑

  “交通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使西藏能够通过区位优势发挥其作为中国内陆与南亚之间联系的天然作用”法国教授艾德•穆尼说,“科研人员需要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务必保证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性。”

  立陶宛研究委员会政策分析师伊尔曼塔斯•佩丘拉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被视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会,西藏有望成为中国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桥梁,也会成为提高西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图为开幕式现场 摄影:王淑

  伊尔曼塔斯•佩丘拉建议:在制定西藏发展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独特性,此外还需要更加关注西藏文化认同和传统的保护,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韩国翰林大学教授沈赫周说:“在地理、经济、外交的方方面面,西藏都与‘一带一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为论坛分组讨论现场 摄影:王淑

  沈赫周认为,2006年以后实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国家层面的文化保护政策,其中藏族文化遗产占130多项,位列各族文化遗产数量之首。他建议,务必从宏观层面推进藏传佛教文献与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

  
图为金志国在分组讨论会上 摄影:赵二召

  针对西藏的开放与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金志国说:“西藏文化产生于西藏高原,产生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藏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人们围绕着生存、繁衍、成长,寻求和天地日月、江河山川的和谐共处,和世间生灵的沟通协调,摸索和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最终形成了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固化为文化现象。西藏的文化始终伴随着藏民族的成长。”

  西藏文化在开放潮流面前如何传承与发展?金志国表示,现代科技的普及推开了一座座森严的堡垒,保持文化自信成了当务之急。在全社会要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心理素质教育做起。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必须张开双臂,迎接各种新的人类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才能生长得更加茁壮。

  《格萨尔》唐卡的当代传承和发展就是守正创新的生动体现。《格萨尔》唐卡从最初说唱艺人的简略人物画,到“拉日哇”画师的专门创作,再到十九、二十世纪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僧人专门绘制,逐渐精美。

  中国西藏杂志社副社长周爱明在分组讨论中表示,除了藏族唐卡画师外,还有蒙古族、土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唐卡画师或现代画家参与进来,他们的创作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让格萨尔故事活起来”,让“格萨尔文化弘扬起来”。

  周爱明说:“《格萨尔》唐卡的当代传承,在传统中守正,在突破中创新,取得了前无古人的丰硕成果!”(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二召 赵耀 贾华加 王媛媛 索朗加措)

(责编: 刘梦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