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雀儿山不朽丰碑 述说英雄筑路情

周晶 发布时间:2019-07-10 18:1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有一条公路叫做川藏公路,1950年,为实现全面解放新中国,解放军们“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用意志铸造起了生命线。


图为进藏部队修路 图片来源:人民网

  有一句话叫做“翻越雀儿山,犹过鬼门关”,在那条由川入藏的生命线上,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成了“瓶颈”。

  有一座石碑刻着一句“英雄永活人心”,它矗立在一个名叫张福林的烈士墓前,静静地诉说着当年那段筑路情。

  小小年纪心怀爱国之心

  张福林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林宋村一个贫穷家庭,祖祖辈辈给地主当长工、做牛马,受尽欺压和迫害。在被奴役、被压迫的环境中,张福林逐渐成长,养成了不畏强暴、勇敢直率、能挑重担的性格,对地主恶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在他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图为张福林烈士陵园

  抗日战争爆发后,豫中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常在扶沟地区活动。张福林的母亲薛桂芳当时正是共产党的秘密交通员,16岁的张福林也扛起了红缨枪为部队站岗放哨,帮助母亲为革命工作送情报。

  1947年,张福林的母亲在掩护共产党转移时被国民党特务残酷地杀害了,献出了年仅35岁的生命。

  光荣入伍转战解放战役

  1948年8月,张福林参加了解放军,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他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并刻苦钻研射击技能,成为部队里的优秀机枪手和特等炮手。


图为张福林烈士之墓

  作为数万名为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战士中的一个,他和所有的战士们一样,坚信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坚信着解放全中国的胜利,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张福林先后参加过淮海、太原、秦岭、成都战役,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在太原战役中,他7处负伤仍顽强战斗、坚守阵地,仅以一挺机枪打退了敌人的18次冲锋。

  抢修康藏公路刻苦钻研

  1951年冬,张福林所在的部队接到抢修川藏公路雀儿山段的任务。雀儿山海拔高,严寒积雪、空气稀薄,上级规定凡心脏不健康和患有疾病的同志不准上山作业。当时张福林已患有严重的贫血病,上山后经常昏倒,医生再三劝阻,但他一心想着早日打通雀儿山,把公路尽快修到拉萨,恳求医生才同意让他留下来。


图为“重走十八军进藏路一行”为张福林烈士敬献花篮

  施工之初,用于爆破的小炮眼只能炸石2-3立方,经张福林创新和实验,一个装有40公斤炸药的炮眼竟能炸掉坚石470立方,创造了全国的最高纪录。全体施工队伍大为振奋,干劲十足。

  牺牲前遗留感人肺腑言

  12月10日中午,张福林发现有几个大炮眼装药太松动,他还没来得及吃一口饭,便立即投入炮眼的调整工作中。就在这时,一块2立方米的大石头突然掉落下来,砸在了他的左腿和腰上。

  当同志们赶到现场时,发现他脸色苍白,已陷入昏迷。几分钟后,他慢慢苏醒过来,第一句话便是对指导员说:“我不行了,衣袋里还有些钱,请拿去帮我交上最后一次党费吧!我对不起党,再也不能为人民工作了。”指导员掏出被鲜血染红的钱,眼睛湿润了。

  卫生员匆忙赶来后准备给张福林注射强心针,他用手推开了,用沙哑的声音说:“反正我不行了,还是替国家节省一支吧!”

  就在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抬上担架时,他挣扎着说:“同志们,你们围着我耽误工作,赶快上工吧!藏族老百姓在等着你们,快把公路修到拉萨。”这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图为张福林烈士墓碑

  雀儿山上不朽丰碑永存

  如今,坐落在雀儿山的“张福林烈士陵园”的大理石碑上刻有这么一段话:“张福林同志对自己生命未作出任何考虑,而所关怀的是党与祖国,是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是施工部队的集体利益。牺牲后,他身上留有一本日记和五包菜种,日记里所记的是自己领导方法的检讨及工程经验和体会;菜种是进军康藏时由内地带来准备在边疆播种、生根、开花、结果的。这就是张福林同志唯一遗物……”

  从解放战役,到西南剿匪,再到康藏筑路,这段军旅岁月注定艰辛,却又注定不平凡。张福林烈士离开时只有二十六岁,这一生的军旅情都默默诉说在雀儿山不朽的丰碑上。(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部分资料参考于四川党史2003年第3期《一等功臣张福林》、《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

(责编: 周晴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