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三江源生态管护员:保护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我们牧民的责任

王茜 发布时间:2019-08-07 19:3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黄河源园区“黄河源”标识牌 摄影:王茜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三个园区之一的黄河源园区范围包括玛多县大部分地区。近日,中国西藏网记者一行探访了黄河源园区并采访了当地生态管护员。

  “这里的动物越来越不怕人了”

  据悉,黄河源园区包括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自然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图为玛多县扎陵湖乡的生态管护员,左边的是索索,右边是更登尖措 图片由玛多县宣传部门提供

  31岁的索索,是当地建档立卡户,也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生态管护员。索索说,经过几年的治理,“现在我们乡管护范围内藏野驴到处能看见,棕熊也经常出没。去年,我们村的拉衣在日常巡护中遭遇棕熊被抓伤,还曾经有管护员的帐篷被寻找食物的棕熊弄坏。这里的动物越来越不怕人了。”在日常巡护工作中,维护生态环境卫生,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使用专用的手机APP每日报送巡察情况,记录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的现状……日复一日的巡视,单调枯燥,“巡视范围很大,有时候一周才能完成任务。但是必须按照标准去执行,该巡视到的地方必须走到。越来越发现家乡的草地更绿了,动物更多了,就说明家乡环境更好了,我心里非常高兴。”


图为黄河源园区今昔对比(上图为种植牧草,下图为如今绿草如茵)图片由玛多县宣传部门提供

  据玛多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省、州、县累计投入资金1.11亿元,对县城至牛头碑公路沿线历史遗留砂石料场治理“一个沙坑一个沙坑地填埋修复”,并将“县城至牛头碑公路沿线1公里范围内种植牧草”。经过集中连片式恢复治理,共治理砂石料场弃坑450处3206.3亩,回填土方153.22万立方米,种植牧草20万亩,治理河道5处,设立警示牌2处。历时三年,经过整治后的草场牧草长势良好,曾经的“伤疤”被彻底抹平,重现了海子如星、绿草如茵的河源美景。


图为鄂陵湖畔 摄影:王茜

  “每家每户都有一名生态管护员”

  据悉,玛多县创新建立并实施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县3个乡镇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30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六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生态管护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牧民群众由传统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之中。

  据索索介绍,“现在我们乡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名生态管护员。管护员每天的工作除了日常巡护外,还要协助村‘两委’宣传一些党的方针政策。”


图为生态管护员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 图片由玛多县宣传部门提供

  据悉,玛多县整合县森林公安、国土执法、环境执法、草原监理、渔政执法等执法机构,设立资源环境执法局统一执法,结合“绿盾”“春雷”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集中巡护81次,范围达6.7万余公里,劝返游客2800人次,车辆1020余辆,确保了园区内外草原、湿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安全。

  索索说:“成为一名管护员,我很光荣也很自豪,现在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以前除了放牧,平时无所事事,成为管护员后,经过培训学习,深感自己的责任和重担,明白了保护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我们这代牧民的责任,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编: 孔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