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中国西藏》是读者认识、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

发布时间:2019-11-23 01:2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三十载笔墨著文章,二十年网络话西藏。在《中国西藏》杂志创刊30周年、中国西藏网创办20周年之际,向陪伴中国西藏杂志社成长的你、我、他,致以最深厚的感谢。

  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国西藏》杂志应运而生。

  今年是《中国西藏》杂志创刊30周年,也是中国西藏网创办20周年。作为《中国西藏》的忠实读者,衷心地希望《中国西藏》杂志及中国西藏网越办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图为洛赛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村民家搜集古藏文经卷 图片由洛赛提供

  千里渊源 笔触传递

  我是甘肃省甘南日报社的副总编辑洛赛,也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记者。我于1991年大学毕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民族地区的新闻宣传工作。

  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在单位的阅览室拜读了《中国西藏》杂志藏汉文版,从此便和《中国西藏》杂志有了不解之缘,也有幸成为《中国西藏》杂志的投稿者,先后刊发了几篇小作。

  2015年是我与《中国西藏》杂志沟通联系频繁的一年。当时我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藏族村民家中采访,了解到大量古藏文经卷濒临危机且遗失损毁严重,凭借着新闻敏感性,我立刻执笔向《中国西藏》投稿,没想到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国内外藏学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前来舟曲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各级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保护。这对文献的抢救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中国西藏》杂志的魅力所在。我与《中国西藏》杂志的友谊可谓之千里渊源,笔触传递。

图为洛赛在《中国西藏》杂志刊发的文章《甘肃舟曲苯教古文献与传承人调查》 图片来源:截图自《中国西藏》2016年 第1期 82-85页

  刊网融合 顺应潮流

  新世纪之初,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急速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环境的重大变革,随着新的传播时代到来, 2000年中国西藏网创办,自网站创办以来,栏目逐步增多,内容图文并茂,更加注重时效性,成为读者了解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发展变化更加便捷的有效载体。

  2016年,《中国西藏》杂志与中国西藏网进行刊网融合,不得不说,这样的融合顺应潮流,也使宣传和介绍真实的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的稿件更具可读性。文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时出些俏皮语句,但永远不缺精品。作为忠实读者,我认为《中国西藏》杂志和中国西藏网是了解和认识藏族历史文化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宝库。

  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在杂志和网站经常看到,中国西藏杂志社的采编人员深入雪域高原采访,足迹遍布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他们用双脚丈量着那里的改革发展之路,用笔触记录着真实的发展变化,用声音传递着时代的脉搏,为读者展示了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优秀作品。 


图为洛赛向外国学者介绍古藏文经卷 图片由洛赛提供

  作为同行,我们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思维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做好媒体融合工作,加大传播力度。

  回顾《中国西藏》杂志及中国西藏网的作品,我认为,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精品意识,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扩大影响力,逐渐成为国内外广大读者认识了解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的重要窗口以及成为涉藏领域对外宣传的重要品牌。(中国西藏网 讲述者/洛赛 记者/周晶)

(责编:张亚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