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沧海桑田六十一载,藏西阿里巨变

王媛媛 发布时间:2020-03-30 19:3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当阳光洒向西藏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山,次旦一家平淡的一天开始了。今年80岁的次旦家住在阿里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呷一口酥油茶,和老伴白玛单增坐在阳光房里晒着太阳、看着孙女玩耍,这是属于次旦一家的平淡生活。

  这样的生活于次旦老人而言,是知足常乐的。经历过黑暗的曾经,她明白如今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


图为阿里地区的班公湖


图为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和拉昂措

  1949年,只有9岁的次旦便被送到了一个牧主家放牧。“平时睡在羊圈里,记得早上醒来的时候,靴子里都是雪,脚都没有办法放进去,但还得继续去放牧。”

  次旦记得,11岁那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她看管的羊,有一只从羊圈里跑出去,找不见了。牧主不问青红皂白,将次旦一顿毒打,逼着她去漫天风雪中找羊。次旦只得在齐膝深的雪中前行、寻找。“手脚都冻僵了,差点冻死。”

  1952年10月,阿里地区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阿里分工委在噶尔昆莎成立了。在这里,次旦第一次尝到了吃饱饭的滋味,还体会到了温暖。“我们把捡来的柴火,拿到这里的食堂,可以换大米、肉、面粉等等。他们还送给我鞋子和衣服。”

  填饱了肚子、有了御寒的衣物,次旦觉得很幸福。年幼的她并不曾想到,幸福的日子,还会很长。

  1959年,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的民主改革运动,在雪域高原上展开。生活在阿里这个“世界屋脊的屋脊”的“次旦”们也挣脱枷锁,迎来了新生。

  “那以后,我们的生活慢慢改善,吃得饱、穿得暖,再也没有压迫,日子过得非常好。”上了年纪的次旦日常行走虽要拄着拐杖,可一坐在自家阳光房里,嘴角总会上扬,那是经历风雨见到彩虹后的满足。

  地处西藏自治区西部的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边远、高寒、缺氧的地区。西藏民主改革61年来,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阿里屹立在藏西大地。

  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基础、扩开放,61年来,阿里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阿里乡(镇)、行政村等公路通达率实现100%;阿里电网的供电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水利设施体系加快构建;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图为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


图为阿里地区“双集中”供养中心

  在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康乐新区,旦真次嘎一家住上了新房。“小时候住的是帐篷,没有水电,照明靠动物油脂。现在这里,水电网、广播电视、集中供暖,全部入户,广场、超市、健身设施、医疗机构一应俱全。真是不敢想呀,非常感谢党和国家。”

  亲历藏西大地上沧桑巨变的,还有很多人。从自家水电入户,购买电器、数码产品,到自家的出行,购买车子、乘坐飞机;从上学、求医到家门口购物、赚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着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也在用勤劳的双手,将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中国西藏网 文/王媛媛 部分资料来源于阿里广播电视台两集电视纪录片《驱散乌云见太阳 阿里人民把歌唱》)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