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大山驻村见闻】初到西藏卡玛组

发布时间:2020-06-05 16:1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爱好文学的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悟,《大山驻村见闻》将给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发展变化图景,描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到卡玛组不难,走遍它的居民点却并非易事。

  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朱巴龙乡村委会出发,沿着金沙江西岸上行,20多分钟后,摩托车停在村民益西吉村家门前。

  这里是卡玛组?怎么只有三四户人家?与我掌握的户籍信息相差甚远。


图为多邓在宣讲金融政策 摄影:唐大山

  同行者多邓笑了:“村委会的户口登记没错。这里全是山区,难以找到平整的地方,村民居住分散。你想走遍每家每户,一天不行。这次从村委会到这里,我们有村民骑摩托车相送,可在11年前,我参加工作时第一次到这里,走了整整半天。”

  多邓在中国农业银行朱巴龙乡营业所工作,这次是宣传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政策的。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我与他一起走村入户。

  多邓说:“这里以前封闭得令人窒息,而今成为富豪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住处。”

  以益西吉村家所处位置为例,这栋两层小楼的后面是山,仰头望去,山腰上还有一户人家,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好似一幅画。那句熟悉的诗“白云生处有人家”慢慢在眼前展开。真是少时背诗不知意,如今身在诗画里。


图为白云生处的益西吉村家 摄影:唐大山

  回望来时路,看到的是一块宽度达十多米的条形麦田。目光稍远,金沙江扭着身子自北向南流去,对面江边如游龙一般的长带,是318国道,那里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我们过来的路被麦田遮住,而麦田下面用石块垒砌的坡面有七八十度,所以摩托车刚才是绕路过来的。

  我不信风水,但如果初来乍到,也会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建房居住。住宅周边有几棵枝繁叶茂的核桃树,在离南侧核桃树不远的地方有约十平方米的菜园,一簇簇藏辣椒苗正对着我笑。

  我想近前一看究竟,一条黄狗猛地一蹿,带着突如其来的叫声,吓得我本能地后退,险些摔倒。万幸的是,黄狗脖子上有条绳,另一头牢牢地拴在核桃树上。益西吉村家有两条这样的狗,待遇一样,都拴在树下。


图为多邓入户宣讲金融政策 摄影:唐大山

  我们走进巴桑次仁的家,他是骑摩托车载我而来的骑手。女主人热情地倒上酥油茶,室内的大铁炉里烧着火。我接过女主人端起来的酥油茶,缓缓地喝下去三分之一。碗中物的外形与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喝到的酥糖茶。

  女主人笑眯眯地问:“喝得惯吗?”

  我说:“酥油茶、甜茶、干肉,我都没得问题。”

  她笑得更甜了。我说的是实话,以前在芒康昂多乡曲塔村时,已品尝到芒康干羊肉的滋味。当时,村支书拿来一条羊腿放在桌子上,羊腿表面有细小的洞,隐约能瞅到霉迹。他用刀子削下几块,分给在场的人。我接过干肉条送进嘴里,咬不动。这时一股臭气直冲咽喉,我感觉有些臭豆腐卤的味道,经提示,慢慢嚼,终于把干肉条吃进肚里。不管别人感觉如何,我感受了芒康干肉“不臭则不香”的含义。

  我们又去了一户人家,在院墙外看到一匹马。多邓说:“这匹马的欢迎方式有些特别,怎么把屁股对着我们?”

  我要感谢这匹马。好多人喜欢看孔雀开屏,没几人在关键时刻去寻找孔雀的头在哪里,都是对着孔雀的屁股连声赞美。不管哪个部位,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把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

  曾见过马尾巴上扎着彩条,那是远观,今天才得以近距离欣赏。这匹马整条尾巴被梳妆打扮过,从根部的毛开始,分六七股辫成扁平状,在尾巴中间用彩带束扎起来,如此装饰可见当地人对马的热爱。马能静静地站在那里,让主人花那么长时间辫尾巴,心里可能也知道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对马和主人而言,双方都是一种享受。


图为可爱的马尾巴 摄影:唐大山

  在院子另一个门的外面,我看到小时候熟悉的物件,一块木墩、一把刀和一堆草。这些情景,勾起了我的儿时记忆。幼时放学后,我们兄弟要干的活就是把草剁碎喂牲口。今时所见的这般景象,颇能感觉到主人家的精致。

  我们要继续寻访散落在山间的牧户。在砂石路的拐弯处,听到远处传来摩托车的声音。原来,住在稍远些的牧民听说农行有人来宣讲,干脆骑着摩托车来听,反正那里就他一户人家。多邓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跟他聊了起来。

  我站在此处往山谷一望,低凹处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木,想必主要由核桃树组成。核桃适合在这里生长。依着山势,一条羊肠小道向江边延伸。观望地形地势之后我清楚了,那条路通车没问题,但需小心谨慎驾驶。

  这里海拔2600米左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牧民进山出山易如反掌,散落在山间的牧户有可能成为游客深度体验藏家生活的理想选择。(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