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藏传佛教界与社会积极互动和谐共进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文认为,当下,在中国政府和中国藏传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藏传佛教与社会和谐发展已成大势所趋,藏传佛教界与全社会和谐相处、互助共进的新风尚已经形成。
图为魏文在研讨会上发言 摄影:许娜
在7月15日于北京召开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云上边会’:藏文化传承与宗教信仰”国际研讨会上,魏文结合调研成果就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话题发表了看法。
魏文认为,自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解决僧尼实际生活困难,将他们纳入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提升寺院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普惠于藏传佛教界。同时,藏传佛教界也以慈悲喜舍和友善众生的情怀,努力践行教义中的人文关怀和利他精神,服务社会,利益人群。
魏文介绍,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藏传佛教界积极作为,与全国同舟共济,共度时艰。例如,在青海省,藏传佛教界不仅全力为武汉捐款捐药,还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宗教界人士、寺庙僧尼、信教群众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贡献;青海省佛学院的学员参与赶制防瘟熏香、药囊等支援前线医疗服务,救助困难群众,向僧尼和信教群众科普宣传防控知识;玉树州藏传佛教界主动暂停开放247座寺院,暂停佛事活动,在线上线下积极宣传疫情防控,为疫区捐献1330多万元现金和物资。这些都展现出藏传佛教界人士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魏文认为,新风尚形成的原因是政府和社会与藏传佛教界之间的良好互动。他介绍,2010年青海省玉树市发生地震后,位于该市结古镇的禅古寺、结古寺受到毁灭性破坏。尤其是禅古寺的建筑被毁坏殆尽,大量文献文物被埋。政府紧急派出人手帮助寺院抢救人员、文物。从废墟中共抢救出佛像、唐卡、经书等文物1.4万多件,转移文物近3万件,占被埋文物的90%,保住了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震后,国家投资近10亿元用于扶助玉树州藏传佛教寺院的恢复重建。禅古寺由于处于地震断裂带,政府投入巨资将寺院搬迁至巴塘乡按原貌重建。受损严重的结古寺也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很快得到了修复。
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令两座寺院的僧众深受感动,开始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新建的寺院中设立了图书馆,向寺内外完全开放。2019年初,玉树杂多、称多、曲麻莱三县遭受严重雪灾,以结古寺、禅古寺为首的玉树藏传佛教界立刻行动起来捐资捐款,为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协同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中国西藏网 记者/欧帆 王茜 许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医药专家:西藏传统藏医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2018年,“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详细] -
学者观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 带动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2015年,当地尚有贫困人口20万,经过努力,截至2019年底,贫困人口仅剩0.28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