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美丽西藏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而西藏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受地形地貌和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依靠思想的力量。防沙治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西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从西藏实际出发,把防沙治沙作为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内容,将防沙治沙纳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先后出台了《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重要政策文件和规划,对防沙治沙作出系统部署。这些新政策、新举措、新思路,有效推动了西藏防沙治沙工作的发展。
依靠科学的力量。西藏的防沙治沙工作必须针对雪域高原特殊的气候和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科学规划。在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中,西藏立足自身实际,创立了富有高原特点的西藏土地沙漠化理论体系,创立了具有高原地区特色的西藏土地沙漠化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建立了高原特点的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制定了符合高原实际的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区域策略,建立了西藏农田、草地、公路沙漠化土地治理示范区,在治沙造林种树上,选育出了适宜沙区生长的、特别耐干旱的灌木树种,掌握了其采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具有西藏特点的治沙方法。通过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植被明显增多,扩大了绿地面积,遏制了沙化土地的进一步恶化和扩展,为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靠人民的力量。在西藏,人类与荒漠化的斗争,始终在持续。荒漠化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扬中国治沙事业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他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弘扬“六老汉” 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他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他在给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中指出,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在高原上生活,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正是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苦干实干,一锄一锄的开挖,一棵一棵的培植,一担一担的挑水,一天一天的看护,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换来了今天树苗从无到有,生命由弱到强,沙漠由荒到绿,生活由苦变甜……这体现的是坚持,凸显的是奉献,留驻的却是无限的美丽。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防沙治沙,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防沙治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一如既往、携手并肩,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努力把美丽西藏这张名片擦得更亮,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中国西藏网 文/许小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持续发力,推动西藏旅游业持续升温
连日来,西藏自治区旅游业频传好消息,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西藏旅游业不断回温。 [详细] -
近两日西藏大部有明显降水过程 需防范地质灾害
气象部门提醒,林芝、日喀则南部、那曲中东部、山南南部和昌都等地的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较高,提请相关部门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巡查和防范应对工作。[详细] -
西藏52.4万农牧民转移就业
截至7月13日,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转移就业52.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87.3%,实现劳务收入37.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0.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