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难忘62项援建工程惠泽高原大地
荷叶杯
题召明通水通电照
圆管龙头完美,
来水。
洁净且甘甜,
不须雨雪互相搀。
灌溉保开镰。
灯泡开关长线,
通电。
屋里亮堂堂,
烧茶煮奶不慌忙。
抽水唱高腔。
这是“老西藏”朱强为我1997年所拍摄的西藏62项援建工程图片,有感而发的一首词。
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和全国各省市在继80年代的43项援建工程后,又一次进行了62项援建工程,再次使藏北,乃至西藏奏响现代经济建设的华彩乐章。
199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维护社会稳定,加快西藏发展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援助西藏建设62项工程,迎接199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决策。
62项援建工程分别由中央13个部委、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6个计划单列市承担,其中包括农牧水利、能源交通、工矿电讯、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总投资原计划23.8亿元,后来追加到38.4亿元。
这次援藏工作是建国以后成就最多、效果最好、影响最大的一次。
为此,《中国西藏》杂志社和西藏自治区30周年大庆办公室计划出版一本“西藏62项援建工程”图文集。1997年盛夏,我被邀请赴藏帮助拍摄图片。
这是海拔4700多米的聂荣县水电站外景。该水电站由辽宁省援建(唐召明1997年摄)
回顾62项工程,不得不提及藏北高原聂荣、申扎和巴青的三座县水电站建设,因为它们让藏北高原从此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这三座水电站的建成,不仅结束了当地群众祖辈依靠酥油灯照明的历史,更重要的是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我在藏北高原欣喜地看到,许多群众屋里的灯亮了,许多地方有了新的文化设施,许多学生搬进了新教室……
在惠泽高原的62项工程中(不包括37个贫困县和边境县机关房建投资),那曲共占了6项。它们分别是巴青水电站、申扎甲岗水电站(含申扎金矿)、聂荣水电站、那曲羊绒分梳厂、嘉黎县中学、藏西北绒山羊生产基地(那曲和阿里地区同为一个项目)。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兴建现代化工程,需要施工人员克服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物资紧缺、身体不适等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援建施工人员迎着困难上,无人退缩。他们学习老西藏“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的精神,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这是巴青县水电站机房人员在工作。该水电站由吉林省援建(唐召明1997年摄)
吉林省援建的巴青县水电站工程于1994年9月10日开工,吉林省派出了水利水电工程队最杰出的施工队伍,开到巴青县水电站工地。
1994年与1995年之交,遇上那曲地区(今那曲市)历史上少有的大雪灾,藏北千里雪飘,冰冻层都在1米以上。为保证工期和施工质量,吉林施工队大胆采用人工加热和添加防冻剂等工艺,成功打出了合格的混凝土。工人们披风冒雪、奋战工地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刻在当地群众的记忆之中。
1995年8月,巴青县水电站竣工。这座电站工期最短,前后只用了10个月,被当地人称为“吉林速度”;这座电站造价最低,节约原设计资金27.35%,但丝毫没有影响质量,又被称为“吉林质量”。如今,这座电站年发电量为380万千瓦小时,解决了整个县城的生产和生活照明用电,为巴青县的经济振兴奠定了基础。巴青县的财政收入1993年时只有数千元,电站修好后的1995年当年就跃升为30多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于是人们又称之为“吉林效益”。
这是那曲羊绒分梳厂工人正在准备分梳羊绒。该项目由对外经济贸易部援建(唐召明1997年摄)
藏西北部以高寒、干旱著称,牲畜以山羊为主。以这一地区的山羊绒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制作出的绒线及服饰产品,色泽光洁柔和,高雅华贵,保暖防潮性俱佳,被称为“纺织黄金”,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因此,在藏西北广大牧区大量发展绒山羊,实行科学养畜,以增加其绒产量和提高绒质量就成为藏西北发展牧业经济和广大牧区奔小康致富的重要途径。
国家农业部为此投资800万元,1994年起三年时间,建立了那曲地区(今那曲市)尼玛县和阿里地区日土县两个藏山羊原种场,在那曲班戈、申扎和阿里地区改则、革吉四县建立了绒山羊选育场。同时,分群饲养,新建草场围栏、基地和改良点,对农牧民进行培训及完善购销体系。
那曲羊绒分梳厂,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投资600万元兴建。于1995年8月开工,1996年竣工投产。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分梳车间、洗毛车间、锅炉房、配电房、职工宿舍等。
聂荣县水电站由辽宁省援建,总投资4667万元,装机容量960千瓦。1995年5月1日开工,原计划两年的工程,17个月提前完工。
申扎甲岗水电站(含申扎金矿),由浙江省和国家经贸委投资9685万元援建。1995年8月21日开工,1998年10月18日开机发电。
这是嘉黎县中学外景。(唐召明1997年摄)
嘉黎县中学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援建。嘉黎县中学于1994年9月8日开工,1995年8月27日落成,总建筑面积为3560.77平方米,总投资323.51万元,可开办6个班,接纳学生270名。
62项工程建成后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时至今日,这些援建工程依然惠泽着藏北,乃至整个西藏。62项工程,62座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世界屋脊。(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故事】科考神奇的巴毛琼宗
2002年4月30日,“藏北高原无人区考察团”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挥旗开拔,再次挺进藏北无人区,继续完成2001年还未完成的科考工作。 [详细] -
【藏北故事】科考发现世界海拔最高石棺墓葬群
2001年7月9日,由我担任记者和副团长双职的“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团”来到尼玛县岗龙乡戈芒村,考察古墓遗存。 [详细] -
【藏北故事】科考世界海拔最高温泉奇观
藏北高原无人区,与大陆其他地方一样,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