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嘉峪关变迁】壮美嘉峪关:从守护到被守护
嘉峪关关城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西藏网讯 9月22日,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国甘肃网承办的“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直击嘉峪关变迁”全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美誉的嘉峪关了解文物保护情况。
据嘉峪关丝路(长城)研究院长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介绍,近年来,嘉峪关文物保护工作逐步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在日常安全巡查的基础上增加常规病害监测,拓宽文物保护内容,实现由本体保护向本体和环境风貌共同保护的转变,以及由传统保护向科技保护的转变。
嘉峪关关城航拍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张斌介绍,嘉峪关关城和长城主要以夯土结构为主,非常脆弱。嘉峪关关城建成后,明清时期曾多次加筑修缮。最近一次大规模修缮于2012年至2016年间实施,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修复技术,根治了危及长城本体安全的病害,完成修缮的关城一直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嘉峪关关城航拍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目前,长城面临的最大威胁因素就是自然因素。”张斌说,由于长城周围设置了保护围网,并且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长城的人为破坏因素逐步减少,但自然因素具有不可控制性。因此在日常巡逻的基础上增加了常规病害监测,通过科技手段介入,比如在关楼上安装风速仪、测斜仪,在墙体里安装压力计、裂缝计等高科技设备,实时传输监测数据,从而判断是否有病害正在发育。一旦发生预警就及时启动应急措施,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育。
嘉峪关关城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除了关城及长城本体的保护,周边环境的保护也纳入了保护范围。张斌说,“这是因为附从环境与本体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通过恢复和整治本体周边环境,优化文物保存环境,来减少环境对文物本体的干预和负面影响。
嘉峪关关城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张斌介绍,常规病害监测的过程也是积累数据的过程,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必须有大量监测数据的支撑才能实现精准保护。下一步,他们将坚持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使嘉峪关始终处于健康、稳定的环境中,为长城和关城延年益寿。(中国西藏网 记者/盛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梦•黄河情】宁夏白芨滩:在这里,三代人的努力挡住了沙漠
9月23日,参加“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的媒体记者继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采访。 [详细] -
【中国梦•黄河情】贺兰山东麓美酒飘香
9月22日,参加“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的媒体记者开始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采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