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汉藏一家亲 辽藏一家人
“选择援藏就选择了责任,选择援藏就选择了担当。”2019年7月,我从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来到祖国西部边疆——西藏自治区,成为了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的一名援藏教师,开启了令我永生难忘的援藏工作。
转瞬间,来到西藏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西藏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与西藏的同事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对辽宁援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也更加真切地领悟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真正意义与深刻内涵。
孩子们学习的点滴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尽管在进藏前我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可是刚一接手教学工作,还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举手抢着回答问题,在用语言表达不清楚时,就手舞足蹈比划起来,非常可爱。只要想起孩子们,我的心中总是感到幸福满满。但就在我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幸福喜悦中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原动力。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基本没有学习、写作业的概念。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教学思路的改变,更是人生阅历的丰富。
图为刘帅(右一)和孩子们在一起
不要让群山遮蔽了孩子们的双眼,要帮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翱翔在雪域之巅俯瞰世界。面对教学中看到的问题,我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尽力引导孩子们。
我首先从教学常规抓起,严格规范课堂上坐、立、起、行等学习习惯。同时,我把辽宁的教学经验与实际学情相结合,逐渐探索出适合学生的填空导学教学法,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
同时,努力拉近和学生们的距离,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谈心,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思想和学习生活状态,针对每个孩子的基础,因材施教。对孩子们任何小小的进步,都加以表扬和鼓励,课后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每天下班回到寝室,我还会在网上、书本上查找资料,设计习题,尽量让每个知识点都变着花样地呈现在练习中,让孩子们感兴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教学成绩也逐渐保持在年级前列。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我始终觉得,孩子们学习的点滴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要努力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进藏前家乡领导再三叮嘱我:“西藏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也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在那里工作,必须有着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赢得当地老师和家长的信任,才能把工作做好。”为此,我认真钻研起西藏自治区的风土民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用知识来指导援藏工作。
在工作之余,我深深地感受到西藏同事的热情与淳朴,让我始终没有自己是外来人、异乡客的感觉。感动之余,我努力用勤奋、创新与担当的工作作风赢得藏族同事与学生们的认可。在教研时间,我与同事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心得体会。我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同时也虚心向藏族教师请教,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学习他们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做好援藏工作。我觉得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非常值得,我要努力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努力把西藏建成民族团结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西藏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汉藏一家亲,携手同进步。这是辽宁援藏人的初心使命,更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我热爱西藏,这里有我亲爱的西藏学子,有我敬爱的领导同事,有我挚爱的教育事业,有我甘愿奉献三年的青春和热忱。(中国西藏网 文/刘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2020年高原捡拾车项目总结会在京召开
9月24日,记者从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2020年高原捡拾车项目总结会上获悉,2020年,高原捡拾车项目汇聚各方面力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圆满完成2020年捐献高原捡拾车项目。[详细] -
洪涛:三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矢志弘扬“老西藏精神”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