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用青春坚守、建设的“家”
中国西藏网讯 10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队伍,从拉萨出发翻山越岭历经10余小时,终于到达海拔3800米的日喀则和平机场。
“2010年9月17日,我们航站的94名员工乘坐大巴历时10小时从拉萨贡嘎机场经羊卓雍措、白朗县到达日喀则和平机场,途中我们乘坐的大巴车还陷入了泥泞中。”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的李静通过校园招聘来到西藏民航工作,当年进驻日喀则和平机场的情景李静仍历历在目。
图为乘坐的大巴车陷入泥泞中
当时,日喀则和平机场还有一些收尾工程没有完全竣工,场区内以及机场周边看不到任何绿色,机场边上的318国道也在修路中,机场宛如一座孤岛。
当满怀梦想、充满激情的李静下车看到眼前风一起便漫天风沙的机场时有点诧异,这和自己期望中高大上的民航梦差距太大了!
“当时,和平机场就是一副工地的模样,还有些收尾工程未完成。”李静说。
航站初建,所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学行政学和工商管理的李静被分到了日喀则航站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其实,航站初建所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都不是很完善,在综合办公室工作的李静除了负责人力资源的工作外,还要负责党务工作、航站内部各类公文的撰写等很多其他工作。
“建站初期的时候,还要负责给航站职工食堂买菜。”李静笑着说。
图为李静正在工作中
日喀则和平机场海拔3800米,这里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含氧量约为内地的60%;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风沙肆虐,太阳辐射强,高原紫外线强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要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这对大学毕业刚来到高原的李静和其他青年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因为肩负着责任,怀揣着梦想,大家互帮互助克服了孤独、迷茫、彷徨,最终选择留下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李静说,为了能早日独立上岗,“初来乍到”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请教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那时候工作是充实的,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勤奋学习、虚心请教,想尽快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日喀则航站,李静也收获了爱情,她和同批来的朱西川相识相知相恋。
时光荏苒,2012年底李静因家庭原因无奈回老家四川工作,在老家,李静还替男友朱西川找到了银行的工作,但朱西川因对民航行业和西藏自治区的热爱,拒绝了内地优渥的工作,继续坚守在日喀则航站。
“在老家呆了一年就回来了。”李静说,为了爱情更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选择回到日喀则航站这个民航梦开始的地方。
多年来,日喀则航站员工克服困难,逐渐摸索,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形成了符合航站实际的相关制度、流程,为航站的有序运行奠定了一定基础。
图为如今的航站区
如今,10年过去了,李静和朱西川也已成为伉俪。10年中,日喀则航站也是日新月异,职工从不足百人到200余人,航站航班从无到有、航线从一条到几条、旅客年吞吐量从1万多到即将突破16万……而这日新月异的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个像李静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奋斗,为实现梦想而执着坚守的日喀则航站员工。
10年来,也许塔台管制让他们感到压力与挑战,机务指挥与维修让他们疲惫不堪,设备维修让他们绞尽脑汁,旅客服务让他们难免委屈,场区守护让他们饱经风吹日晒……但年轻的民航人依旧乐此不疲、迎难而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只为共同保障航班安全起降、旅客平安出行。
10年,他们见证了航班从无到有、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工程的改善、各项工作的逐步规范完善,航站区的发展与变化。作为民航人,他们憧憬和期待着下一个10年日喀则航站发展壮大的模样。(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被采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10年!日喀则和平机场架起高原腾飞路
10年前,随着日喀则和平机场的顺利通航,日喀则百姓实现了早上在家喝酥油茶,晚上在成都吃火锅的梦想。 [详细] -
西藏:日喀则和平机场实现通航10周年
10月30日上午9点30分,伴随着西藏航空TV9843航班顺利降落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和平机场,该机场迎来了通航暨安全保障10周年。[详细] -
西藏日喀则召开全市统战民宗系统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专题宣讲会
10月11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统战民宗系统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专题宣讲会在市委统战部召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