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洛桑丹珍与世界海拔最高县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12 18:5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今年是开发藏北无人区传奇英雄洛桑丹珍逝世三周年。不久前,我与来京治疗眼睛疾病的藏北无人区首批拓荒者、原双湖县嘎措乡党委书记白玛重逢。一见面,我们所聊最多的话题当属洛桑丹珍如何率领牧民群众开发藏北无人区、建立世界海拔最高县的传奇故事。


这是洛桑丹珍(左)在为双湖设县挂牌(唐召明2013年7月26日摄)

  “艰辛开建四十年,梦想成真双湖县。”2013年7月26日,开发藏北无人区的传奇英雄、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洛桑丹珍在为西藏双湖县挂牌揭幕时,内心不停回荡着自己所赠牌匾上的这两句话。


这是双湖设县庆祝活动(唐召明2017年7月26日摄)

  我在跟随与我有着父兄般友谊的洛桑丹珍的采访中看到,这位古稀老人早已把这处他一手开发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视为自己的家乡。此次从拉萨“回家”,他终于圆了自己40年的梦想——在藏北无人区建立了尼玛县和双湖县。

  “我在藏北高原工作了整整26年。其中最初的17年是在条件最艰苦的申扎、文部和双湖一带度过的。”洛桑丹珍说。

  1961年,组织上根据洛桑丹珍的请求,没有分配他回气候适宜、生活条件良好的农区老家日喀则,而是同意他到艰苦的那曲地区申扎县工作,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当时,藏北西部的申扎县面积约有30万平方公里,下辖9个区,有2万多人口,放牧着160多万头牲畜。人畜集中在仅占全县面积40%的南部。

  申扎县是当时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县,但畜草矛盾却十分严重。为了改善和提高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洛桑丹珍把眼光投向了北方那片20多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

  很久以前,无人区曾有牧民放牧。那些牧民是为逃避旧西藏地方政府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而迁移过去的。无人区远离拉萨、那曲,旧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无力管辖这片“不毛之地”。故而藏北无人区虽气候恶劣,却也是牧民的“自由圣地”。

  旧西藏并非自由之地,由于旧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藏族牧民和邻近其他民族的纠纷连年不断,械斗时有发生。械斗、厮杀死伤的都是无辜的贫苦牧民。

  此外,西藏、新疆交界地带的土匪也常常流窜到无人区活动,他们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无人区牧民在这些恶势力的侵扰之下无法安定,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只得逐步南迁,无人区的边缘也随之南移。

  为了申扎县牧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洛桑丹珍决定从开发无人区入手解决畜草矛盾。他在解决草场的同时加强管理,设想着把申扎县一分为三:东四区仍为申扎县,西五区为文部(现改为尼玛县),北迁部分为双湖(现改为双湖县)。


这是时任申扎县县长洛桑丹珍骑马,准备走进藏北无人区考察(唐召明提供,1974年摄)

  洛桑丹珍暗下决心,一定寻找机会前往无人区进行全面考察。1972年,时值“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申扎县县长的洛桑丹珍被罢了官。恰好此时,地处申扎县北部的吉瓦乡严重缺草,部分牧民正要翻过木嘎山到依布茶卡一带放牧。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向乡、区提出了申请,要求随游牧的牧民一道前往无人区去了解情况。区上同意了这一要求,允许雇马雇牛。就这样,他带着谢常胜、次登,展开了对玛依山一带无人区的第一次实地考察。

  回到县上,洛桑丹珍将考察情况向县领导作了汇报,同时提出进一步考察的意见,得到县领导同意。1973年洛桑丹珍二进无人区考察。考察组从吉瓦乡雇牛马,驮运帐篷行李。这一次走的路线比较长,从加林、班松、玛依、江爱,一直走到玛务,并在荣玛大温泉附近开垦了半亩地试种青稞。

  这次考察历时两个月,行程上千公里。途中断了粮油,人畜都靠野驴肉充饥。从玛务回到县上,他们将无人区考察情况向申扎县委和那曲地委分别作了汇报,县委和地委肯定了洛桑丹珍有关开发无人区的思路,决定利用无人区大片土地资源,把它变成造福于藏北人民的有人区。

  根据那曲地委批示精神,申扎县委在1973年召开干部会,正式决定开发无人区,组建加林工作组。加林工作组仍由洛桑丹珍担任组长,申扎县委原副书记洛桑占堆和县武装部原副部长多吉为副组长。

  工作组于1974年初进点,在加林山俄东沟安营扎寨。以帮助牧民群众找好定居点,实现安全搬迁,共建新家园。


洛桑丹珍(右)等18勇士既是干部,又是民兵。这是他们清晨在冒雪训练(唐召明提供,1976年摄)

  当时工作组的18名开拓者既是干部,又是民兵,平时除坚持正常训练外,每季度还有两三次夜间紧急集合,到加林山上拉练,被牧民群众称为“18勇士”。

  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加林工作组还组织起由工作组领导、基层干部和群众三结合的三个考察组,由洛桑丹珍、尼彭、巴桑三人分别带队,以色务库加为中心,分头向东、北、西方向进行考察。

  洛桑丹珍带领的考察组向西挺进。在经过西夏康玛和藏色雪山时,他们几天没能喝上水,偶尔见到的水都是盐湖碱湖。

  考察组继续前往色务库加,8月16日到达预定集合地点。可是,第二天没能找到另外的两个组,第三天继续找,洛桑丹珍一直爬上山顶,望见一公里以外有一个人在走动。他警惕地隐蔽在一块大岩石后,见那人正向他的方向走来。大约相距100米时,他认出来者是尼彭,可是直到相距20米时,尼彭也没能把他给认出来。因为他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脸皮被晒得像块黑炭。一直到5米远时尼彭才认出他,并说:“哎呀,你都成无人区的野人了,难怪我认不出你来啦!”洛桑丹珍也高兴地说:“彼此彼此,我们都成野人啦!”

  1976年初,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了解无人区的情况后决定开发无人区,按照洛桑丹珍将申扎县一分为三的想法,批准成立了双湖和文部两个县级办事处,并任命洛桑丹珍兼任双湖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

  由此,申扎县的2053名牧民,赶着16万多头只牛羊首批进入藏北无人区,开始创造新生活。后来,文部办事处改设为尼玛县;双湖办事处改为双湖特别区。今天,又将双湖特别区改设为双湖县,它由此变成了中国最年轻、世界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

  这是开发藏北无人区后新建成的双湖县。它现是中国最年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唐召明2017年7月25日摄)

  如今的双湖,城乡建设初具规模,牧民群众基本上从游牧走向定居。通讯、水、电、路、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乡都有了小学和卫生院……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中石油对口支援这里后,更使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9年,为了保护无人区腹地的野生动物和提高牧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双湖县嘎措乡、雅曲乡和措折羌玛乡的700多户牧民群众,再次响应党和政府保护生态的号召,告别平均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区”,告别自己亲手建设几十年的新家园,来到海拔较低的山南市贡嘎县,完成了无人区历史上的第二次命运大迁徙,书写了一段藏北无人区从开发建设到逐渐撤离的辉煌历史。(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