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连续6年,西藏农村居民收入全国增速第一

发布时间:2021-01-23 22:3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始终把发展生产、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扶贫产业发展。

  2021年西藏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西藏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37个,落实各类产业扶贫资金466.55亿元,通过扶贫产业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


图为扶贫产业阿旺绵羊育肥基地 摄影:赵耀

  半个多世纪前,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今天,西藏彻底摆脱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农牧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土地是我们的菜篮子和饭袋子,如今我们农牧民群众的钱包越来越鼓,生产生活就像青稞生长一样,农业已经成为了最有奔头的产业。”日喀则市江孜县紫金乡农牧民米次说。

  202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8元,同比增长12.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

  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的4139元增加了10459元,增长2.52倍;比2015年的8244元增加了6354元,年均增长12.1%,顺利完成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到2020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目标任务。

  当前,西藏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和平解放以来的“黄金时期”,西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特”和“优”上下功夫,大力培育高原生物产业稳步发展。


图为日喀则农牧民秋收 摄影:赵耀

  “十三五”时期,西藏青稞产量、牦牛出栏数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2%、25.2%,连续五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2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65%。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通过不断调优品种和畜种结构,已初步形成了青稞、牦牛、藏猪、藏羊等十大高原生物产业基地。

  过去一年,为强化项目管理,促进扶贫产业资金保值增值,西藏自治区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意见(试行)》,指导地市、县区对现有扶贫产业进行全面评估、系统梳理、分类指导,对效益明显、益贫带贫作用突出的扶贫产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对发展前景较好,但当前存在困难的扶贫产业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问题,支持其健康发展;对发展前景不明朗、经营管理不善和扶贫带贫效益不明显、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的企业进行整合并转。进一步明确扶贫产业产权归属,大力培育扶贫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加强扶贫产业后续经营管理,确保扶贫产业资金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图为收割机在青稞田里进行机械化作业 摄影:赵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西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西藏自治区将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整合160亿元资金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开展扶贫产业项目清产核资,巩固提升效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新开发20万亩以上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实施200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0万亩,确保青稞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实施30万头(只)畜种改良工程,确保肉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加大乡村规划建设,实施100个美丽宜居、休闲宜居、干净整洁村庄示范试点;推进农民富裕富足,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广人入社、畜入圈、地流转、劳转移,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行动,力争资产过百万元的合作社700家以上、过千万元的合作社70家以上。积极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业态,完善农牧业保险服务,推动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农机农技农艺融合;力争50%以上的供销合作社完成“四位一体”综合改革,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良性循环更加畅通。(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