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保住就业这个“天大的事”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当时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动情地以一个小故事点明: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
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就有经济的正增长。基于此,2020年,中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出于不确定因素太多的考量,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克时艰,在形势极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网进一步扎牢,精准施策,贴心帮扶,让就业形势逐季好转,稳住了就业饭碗,也稳住了人心。这一年,我国交出一份优异的就业成绩单: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过了900万人的目标任务,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
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则能生机盎然,继续以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
李克强总理谈到,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总理提出,今年我国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如何稳住就业大局?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他在记者会上进一步指出,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
作为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单位,各类市场主体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我国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去年以来,中国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6万亿元人民币,力度可观,效果显著。如今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多万户,而且去年个体工商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
“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从“留得青山”到“青山常在”,中国持续出招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上阵。今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时代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劳动力资源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有14亿人口,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必将通过自己勤劳的奋斗逐步迈向共同富裕,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中国西藏网 综合/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评:“小事”不小,凡指民生皆为大事
“在一些学校门口,大家看到很多老人在接送孩子,这些老人不少是异地养老的,或就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详细] -
网评: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在最艰难的时刻,最普通的中国人身上所闪现出来的有情义、有勇气、不言败的可贵品质和对国家、对未来坚定不移的热爱与信任。 [详细] -
网评:履职尽责显担当 建言献策助发展
3月10日下午,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