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我心中的歌:草原赛马会
七八月份,牧民利用草原上的黄金季节举行一年一度的草原赛马会,这是草原上的盛大节日。1987年盛夏,我恰巧遇上了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的赛马会。
由于草原上地广人稀,游牧一方的牧民渴望聚会和交流。于是,赛马会便成为牧民十分钟爱的一个节日。
图为在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的布藏河畔举行赛马会前,城镇人家正在搭建各自的帐篷(唐召明1987年摄)
离赛马会开始还有十多天时间,草原上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设在文部办事处布藏河对岸的赛马场已人山人海了。全国各地的商贩手艺人来了,骑着马、赶着牦牛或乘汽车的牧民来了,他们来参加赛马会,顺便交售畜产品,购买自己需要的日用品。
图为在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的布藏河畔举行赛马会时,新搭建起的帐篷城(唐召明1987年摄)
一时间,赛马场上出现了上百顶帐篷,蓝色的、棕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好似巨大的莲花盛开在平静、青绿的水面上,二三十辆汽车进进出出,犹如繁华的集镇。
来参加赛马会的牧民,衣着朴素、大方、美观。成年男子身着羔皮长袍,有布面的,也有绸缎面的,各种颜色的长袍都镶着三四指宽的水貂皮长边,透出一股英气。
妇女们的穿戴打扮,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多数人头戴宽边礼帽,身着皮长袍,领口和袖口镶有桔黄、湛蓝、朱红等各种颜色的绒布条,色彩十分鲜艳。长长的黑发梳成“百缕”辫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把几十条细辫子串联起来。背上还佩戴着玛瑙、绿松石和成串的珍珠,走起路来叮当响,十分悦耳。
赛马会的第一天,实际是表彰发奖会,表彰抗灾保畜的先进乡村和先进人物,上千名牧民规规矩矩地盘起两条腿坐在帆布搭起的临时主席台前,尽管天空有热辣辣的太阳,但没人走动,没人说话,会场静悄悄的,扩音器里传出一个个受奖牧民的名字。当获奖者双手接过奖品时,草地上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开始正式比赛。第一个比赛项目是骑马长途赛跑。
“叭!”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马群向观众这边狂奔而来。观众们一个个屏住呼吸,睁大了眼睛,紧紧盯着那遥远天边冒出的一团团的黄烟。
离终点的白石灰线越来越近了,骑手们拼命挥动着鞭子,只见每匹马的尾巴都在狂奔中立得笔直,一匹接一匹闪电一样从我眼前掠过。近千人的欢呼声蓦然爆发。我只顾不停地按动着快门,竟显的有些忙碌起来,我从相机的取景框里发现,最先骑马冲过终点的是一个穿蓝色藏袍的中年牧民。这里的比赛,没有很精确的计时办法,只按先后到达终点的顺序发给骑手第一、二、三、四、五名的纸条,以纸条为据去领奖。
瞧!获得前五名的骑手多么得意,多么神气!牧民们的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老人和儿童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献给为本村争了光的骑手,又是一阵骄傲的欢呼声和掌声。
草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比赛一项接着一项:短途的高速冲刺、跑马射箭、在狂奔的马上俯身拾哈达……表演一项比一项精彩,竞争一次比一次激烈。勇敢的骑手打马狂奔,突然,他们从马背上俯下身来,拾走草地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有的骑手甚至头几乎着地跑出去很远,才重新翻上马背,以显示他高超的骑术。
骑马射箭比赛,精彩的场面一幕接着一幕出现。一位青年骑手来了一个出色的斜俯躬身拉弦,一张弓如一轮满月,“嗖”的一声,箭中靶心,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打中了,打中了!”
抱石头比赛是一种独特的高原赛事。一个个强悍的牧民,光着膀子使足力气把石头抱起来,扛到肩上,石头越抱越大。剩下最后一个仍然坚持在抱的,就成为胜利者。
图为在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赛马会上,所举行的跳远比赛(唐召明1987年摄)
传统的赛马会增添了新的内容:儿童短跑比赛、跳高比赛、跳远比赛……这些体育比赛,因地制宜,用铁锹挖起一片草皮,把松软的土块拍碎,就成了“沙坑”。牧民们对这种新的体育项目很好奇,一个接一个争着参加。赛场上,滑稽场面常常使人捧腹大笑。他们把两根木杆插进“沙坑”,中间横着一根细细的竹竿。身强力壮的青年牧民在起跑前一个个脱下藏袍,只穿件颜色鲜艳的运动衫,憋足了劲往前冲,可是跑到横竿前却犹豫起来,往往是撞倒竹竿完事;有的没跳过横竿却摔倒在泥土里……这些勇敢的运动员,许多人从来没见过跳高是怎么回事情,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跳高比赛。
图为在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赛马会上,所举行的长跑比赛(唐召明1987年摄)
那些惨败的跳高运动员垂头丧气,可是观众却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比赛间隙,是文部区的业余演出队大显身手的机会。悦耳的歌声,奔放的舞蹈,吸引了热情的观众,演出场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我好不容易才挤到圆圈里,只见最里层的一圈摆着几十台高档收录机,各种规格的都有。有人还把录音机抱在怀里,一个个磁带盘都在转动着……演出结束了,草地上、帐篷里到处响着录音机录下的歌曲和舞蹈的踢踏声。
我漫步在色彩鲜艳的帐篷之间,夹杂在身着各色服装来来往往的牧民中。第一次来观赏赛马会的我,似乎沉醉在花的海洋里。看到帐篷,我想用手去摸一摸,进去坐一坐;看到人,我想一个个地和他们交谈一番。赛马会期间,文部草原的牧民几乎全部汇集到这座临时性的帐篷城市里来了。
图为在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赛马会上,如“候鸟”一样飞来飞去的汉族商贩在经营小商品(唐召明1987年摄)
我边走边看,来到帐篷市场。藏族和汉族商贩地摊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这些商品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一位老牧民,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高压锅,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牧民买了一台红色的小收录机,掏出随身携带的电子计算器正在算账;身穿节日盛装的母女俩在选购着纱巾。照相、镶牙、修表的个体户摊点前都围了不少看热闹的牧民。
文部办事处外贸公司的一辆卡车前排了很长的队,牧民们整箱地买着兰州啤酒。
在这里,我碰到了时任双湖办事处副书记欧珠旺堆和文部办事处副主任才旺连珠,我请他们介绍下赛马会的情况,便一起走进才旺连珠家的白色帐篷。
相传,赛马会是沿袭西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每次出征前要举行跑马射箭的习俗而形成的,每次1至6天,已有千年历史。不过,古老的传统赛马会,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图为在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赛马会上,“候鸟”型的汉族商贩在摆摊镶牙和修表(唐召明1987年摄)
赛马会选择在七八月份是有道理的。这是草原的黄金季节,羊毛剪过了,酥油打好了,牧草开始贮藏了,最忙的季节已过,该欢庆丰收了。在这阳光灿烂、牛羊肥壮的季节,牧民们便带上帐篷赶着牲畜,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参加赛马会,尽情欢乐一番。然后卖掉畜产品,买回日用品,准备迎接严冬的来临。
才旺连珠说,自从文部办事处建立以来,他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马会。如果说,他们的赛马会和别的地方一样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办事处几乎家家户户都搬到了赛马场。说完,他爽朗地笑了。
夜晚,寒风习习的草原上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临时竖起的木杆上挂起银幕,男女老少都盘着腿坐在银幕前的草地上,等待着电影的开始……
历时半个月的赛马会结束了。牧民们开始陆续撤离布藏河畔。回味这些天来丰富多彩的比赛盛况,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和习惯,汉族地区乡下的庙会算是很热闹的了。可是在藏北,人们可以跑几百里、几千里路,到一个平坦的地方聚会与娱乐,其热闹和欢乐的情景,远远胜过庙会。这正说明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哪怕是再偏僻,再荒凉,也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乐趣。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家乡的土地充满爱恋之情。(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故事】寻味藏北,丰富的饮茶文化
每每来到藏北高原,我总不忘到茶馆或是牧民家里喝上几十碗浓浓的、醇香的酥油茶,那滋味就像品香茗一样,越品越香。 [详细] -
【藏北故事】难忘那条幸福“天路”
“羌塘米梅龙冬,羌塘米梅龙冬,羌塘米梅龙冬……”[详细] -
【藏北故事】“老西藏精神”永相传
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天最近的地方”。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充满着灵性、活力和梦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