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父辈路 红色波密行
我的父亲郭家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一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们兄弟姐妹一行 6 人,随十八军子弟“红色波密之行”河南团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重走父辈和平解放西藏的革命道路,重温那段艰苦奋斗的红色历史。
图为“红色波密之行”河南团部分成员在“红楼”前合影
西藏和平解放后,在举步维艰、发展受困之时,我的父亲积极响应中央政府“不吃地方、自供自给”的号召,在波密地区建立了易贡农场,用来解决部队粮食供给不足问题。1952年至 1953年期间,父亲任易贡农场第一任场长。我的母亲格桑卓玛是四川省巴塘人,1951年2月,十八军进军西藏路过巴塘时,她毅然决然参军入伍,成为十八军首批进藏女兵之一。后经组织介绍在波密易贡农场与父亲认识,于1953年8月1日与父亲结为伉俪。
父亲母亲在西藏最艰苦的地方——那曲市巴青县搞建设,一待就是30年。这期间他们生育了7个孩子,由于那曲环境恶劣,有两个未满周岁就不幸夭折,无奈只好把其他5个孩子寄养在内地幼儿园和亲戚家中。他们为维护汉藏一家亲,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和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7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踏上波密,这片父亲母亲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热土时,不禁潸然泪下。英勇的十八军在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的进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的易贡农场,现在已经成了易贡茶场,为波密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波密之行”让我们终于理解了父母亲舍小家为大家,让子女成为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的心路历程;理解了父母亲即使一双儿女因“高反”夭折也要把毕生奉献给西藏建设事业的信仰和决心!
在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生灵草木的同时,西藏也加快了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如今的西藏早已建成了完善的交通、能源、通讯、医疗、教育等设施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相信父亲若看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一定很欣慰吧!
图为我们兄弟姐妹在布达拉宫前留影
这次“红色波密之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永续革命精神!十八军精神与雪域高原同在,弘扬“老西藏精神”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同行!(中国西藏网 文/郭京华 作者系十八军战士郭家祥女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传承红色基因 重走父辈西藏路
我是薛荣,祖籍重庆,1958年出生于西藏昌都。6岁那年,跟随从部队转业的父母回到内地生活。[详细] -
寻访十八军足迹之五——那曲索县荣布镇建立军民鱼水之情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签订,西藏和平解放,十八军和平进驻西藏。[详细] -
寻访十八军足迹之四——西藏那曲市境内进藏路线
那曲市是十八军进藏的核心区域之一。经那曲市嘉黎镇、阿杂镇等地路线是清代建立的四川入藏官道,尤其是清朝治理西藏的主驿。我们访得许多清代留在此路的汉藏交往深刻的历史记忆和多元文化遗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