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援藏精神高于天

发布时间:2021-09-14 18:5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2009年盛夏,我完成在藏北西部的班戈、申扎、尼玛和双湖4县(区)的采访回到北京,便着手实施与中国石化首批援藏干部李一超在班戈县的新约定:接斯求卓玛进北京,切除在她脖子下已悬挂了20多年的巨大肿瘤。

  终于在2010年3月28日,我和李一超从西藏接上卓玛,在中国石化第五批援藏干部、班戈县副书记陈志清和常务副县长潘峰的陪同下,乘上东去的火车。

  图为中国石化第五批援藏干部、班戈县副书记陈志清(左二)和常务副县长潘峰(右一)专程到班戈县新吉乡接脖子下长着巨大肿瘤的牧女斯求卓玛进京治病时,在乡政府一同合影留念(王普2010年3月26日摄)

  在以后两年多时间里,我与中国石化的几批援藏干部围绕着卓玛进京检查、治疗和康复,以及转院、复诊等许多工作而常相聚在北京和西藏,一来二去成为挚友。他们的敬业、他们的西藏情怀,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中国石化就像我们的家,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西藏班戈县赴内地培训考察团团长、班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索朗央金在北京学习时说。

  2010年12月19日至24日,这个培训考察团24名成员在中国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并顺利获得结业证书。

  “中国石化帮助班戈解决了农牧民饮水、安居、生活困难和医疗教育等问题,改善了班戈县所有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会议场所……”尼玛乡党委书记次仁多吉说了一长串感激的话。

  “援藏干部真的不容易,他们克服许多困难,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的艰苦付出大大改变了班戈的面貌,他们的管理方法也对我们班戈干部启发很大。”贡嘎动情地说。

  图为中国石化第五批援藏干部、班戈县常务副县长潘峰(左)和副书记陈志清(右)在班戈县乡下检查牧民定居房的施工情况(唐召明2011年6月25日摄)

  2009年3月,中国石化经层层选拔,陈志清作为班戈县委副书记,潘峰作为班戈县常务副县长,开始了援藏工作。

  2009年至2010年,他们共争取援助资金5112万元,实施了牧民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石化小学建设、特色产品加工项目、牧区照明等工程。

  21世纪初,班戈县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依然相对落后,出行、就医等存在诸多不便。

  “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不通油路、无电、无自来水、无集中供暖的困难条件考验……” 陈志清在回忆援藏情况时说。三年援藏期间,他和潘峰积极向集团公司争取落实援藏资金7740万元,开展实施了牧民安居工程、乡村文化室建设、牧区送光明、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教育培训、扶贫助学、特色畜产品加工等完善牧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28个援藏项目,推动了班戈县发展。

  “把班戈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对陈志清和潘峰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援藏工作的座右铭,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但在“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的班戈,实践起来异常艰难,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初到西藏时,我们高原反应都很严重,头痛、头晕、眼胀、胸闷、失眠、流鼻血,有时还出现呕吐症状。”从内地到西藏来援藏,最难过的是高原反应关、生活起居关、语言关。对于陈志清来说,他的包里必备三样药:丹参滴丸、高原康、安神补脑液。“不吃丹参滴丸心脏受不了,高原康用来抗高原反应,安神补脑液能使夜里睡上三四个小时,喝两瓶头就没那么疼了。”

  “班戈县干部群众为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尽最大努力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生活设施和工作场所,自发地送来生活用品、嘘寒问暖,教我们抓糌粑、吃羊肉、学喝酥油茶。”陈志清和潘峰被班戈群众朴实无华的炽热情怀感动着,也坚定了长期援藏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及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

  畜牧业是班戈县的支柱产业。2009年底,全县牲畜存栏达103万头(只)。但千百年来,这里的牧业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发展缓慢。

  陈志清和潘峰在广泛调研和听取牧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实施草场围栏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特色产品加工、技能培训、农贸市场建设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牧业的发展。他们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到牧业生产中,引导牧民科学养畜、合理放牧,进一步提高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使牧业生产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

  在他们援藏期间,中国石化援助3280万元,实施了牧民安居工程和照明工程建设。截至2011年上半年,班戈县已有1340户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住房,告別了低矮狭窄的住房或帐篷,4441户牧民群众用上了既可照明,又可看电视、打酥油茶,使用简单、寿命长的太阳能电源。


图为中国石化所援建的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唐召明2012年8月3日摄)

  为了让班戈县牧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中国石化在班戈县设立“中国石化助学基金”,助学基金达到 200万元。

  为帮助县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国石化先后投资387万元支持开展此项工作,为班戈县牧民群众再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09年10月,陈志清和潘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挑选了17名藏族优秀青年到中国石化油品销售公司川渝分公司当加油工,来解决班戈县部分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

  在援藏过程中,他们也克服许多困难,舍小家顾大家。

  陈志清将家中老人、小孩留给妻子照顾,自己长期坚守岗位,从不请假,也从未主动提出休假要求。尤其是在父亲患病住院期间,陈志清正深入班戈基层为牧民群众排忧解难,只有以电话的形式询问父亲的病情。儿子生病也没办法回家照顾……许多的困难他没有办法搭上一把手,他就这样把对妻子和儿子的愧疚,化作为当地需要帮助的老阿爸、老阿妈服务的动力,以报答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

  2009在4月底,潘峰妻子赵洁的脚在工作中骨折。潘峰考虑到自己刚到班戈县工作一个月,为了不影响下乡走访、不让组织担心,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让同学和年迈的老岳父帮忙把妻子背到医院治疗,请保姆送孩子和做饭。一个多月后,赵洁能下地行走了,潘峰才把实情告诉了大家。2009年7月,又一次不幸发生在潘峰的头上,他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可他仅在家待了5天,忙完父亲的葬礼,就匆匆回到工作岗位。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辛勤的劳动得到了广泛好评。在那曲地委组织部门考察中,援藏干部陈志清和潘峰在几家中央企业的援藏干部中成绩名列前茅。


图为中国石化所援建的班戈县城新貌(唐召明2009年摄)

  从2002年开始至2011年,中国石化共派出了5批10名优秀干部、投入近1.6亿元资金对班戈县进行全方位的援助。

  韩凤明、李一超;祝传林、赵文操;梁军超、张玉龙;李少青、苗波;陈志清、潘峰,从第一批至第五批援藏干部,已成为班戈人所熟知的名字。

  中国石化援藏干部和其他援藏干部一样,谈起他们在藏北的工作感受时,都认为进藏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明白在艰苦地区工作,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这一生中,能为藏族人民做些实事,是今生最珍贵的回忆,是人生之幸事!

  “一次援藏行,一世援藏情”。前两年,陈志清和潘峰又“不约而同”地先后来到西藏,进行第二次援藏工作。他们作为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的“掌门人”,又在续写“援藏精神高于天”的新篇章。(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盛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