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薪火相传 迈向复兴

发布时间:2021-10-10 18:4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兴替间,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中国在磕磕绊绊之中艰难地探索着救国之路。然而,甲午战争折戟沉沙,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日益猖獗的“瓜分狂潮”…… 只是给这历史的铁律,增添了一个个佐证而已。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的君王,何以自革其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的私念下,怎能跳出维护皇权统治和君主制度的框框? 于是,“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辛亥革命,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潮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奔涌而来。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响起,全国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亚洲地区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诞生;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曾不可一世的至高皇权,就此轰塌。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闹剧,军阀割据,兵连祸结,百姓饱受欺凌,颠沛流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一步相互勾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最后失败了。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须得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将腐朽的东西彻底埋进坟墓。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往往要经过多次较量,才能一决胜负。从忠君爱国走向革命救国,在这个过程中,维新与保守、革命与保皇经过激烈较量,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封建皇权思想受到冲击和唾弃。

  将历史置于浩瀚长河中去考量,才能发现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将辛亥革命置于中国社会近三千年的发展演进中,才能理解它的意义;只有将辛亥革命置于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才能读懂它的追求。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在中国大地上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意识的积聚和爆发,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它带来了精神的觉醒,思想的启蒙,主人翁意识的张扬,也激起了人们无限的期待;它将中华民族的思想从封建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黑暗驶向光明的曲折航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渡口”。

  此后,接受辛亥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从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启示,在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中实现超越和升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将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推向更深层次。

  从辛亥的枪声,到五四的怒吼,从上海石库门和南湖游船上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我们今天所献身的复兴伟业,是从那里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以孙中山的后继者自励,从来尊崇孙中山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曾经,孙中山先生日夜向往的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火车轮船畅通,全国各地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如今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皆已成为现实;曾经,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关于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的宏伟设想,如今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图景中的标志性工程。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薪火相传,使命在肩。中华儿女正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中国西藏网 文/孙健)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