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感受聂荣新变化
两年前,我随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高原捡拾车志愿服务组一行,来到阔别20多年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发放捡拾牛粪的高原捡拾车。
重返聂荣县城,令我十分惊喜的是这里已变成了一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镇。过去只有数排铁皮顶的土房屋、规模不及内地一个小村庄的城镇早已旧貌换新颜。
聂荣县位于那曲市中北部,聂荣藏语意为“盘羊沟”,平均海拔4700米左右。
这是在聂荣县藏文夜校学习藏文的干部(唐召明1988年摄)
1988年,西藏大力推广学习藏语文,聂荣县因藏文夜校办得有声有色,我和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朗杰、土登一同驱车来这里进行采访报道。
这是聂荣县城旧貌(唐召明1988年摄)
20世纪80年代,由于建筑材料短缺,那时的聂荣县和藏北高原其它县一样,大都是铁皮顶房屋。这些铁皮顶房屋由于顶子薄,挡风性能差,夏天像蒸笼,冬天成冰窖。
这是聂荣县城新貌(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摄)
如今,登高远望聂荣县城,一栋栋高楼、一排排红白相间的藏式新居和挂着红色吉祥结及红灯笼的太阳能路灯,与一条条新命名为查曲路、教育路、滨河路、盘羊路、扎布路、扎空路等街道,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城镇新画卷。
这是聂荣县新建湿地公园的廊道、围墙等景观(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摄)
聂荣县城北边是一个新修建的湿地公园,面积约为1720亩。它建有景观廊道、灯饰、围墙,有效保护了县城空气环境,并起到了调节县城及周边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洪、防涝等作用。
这是聂荣县新建湿地公园的廊道景观(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摄)
漫步街头,看见新命名为辽宁路和神华大道的街道,我情不自禁地追忆起这里的许多感人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和全国各省市在继80年代的43项援藏工程后,又一次进行了62项援藏工程,再次使藏北、乃至西藏奏响现代经济建设的华彩乐章。
为此,《中国西藏》杂志社和西藏自治区30周年大庆办公室计划出版一本“西藏62项援建工程”图文集。1997年,我被邀请赴藏帮助拍摄图片,其中就包括拍摄新建的聂荣县水电站。
聂荣县是藏北高原的一个纯牧业县,千百年来牧民群众烧的是牛粪,点灯用的是酥油。
20世纪80年代以后,聂荣县有了一台柴油发电机,每天晚上发一二小时电,解决县城上千人的照明需要。建设一座自己的水电站,成为聂荣县人民久盼的愿望。
于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承建了聂荣县水电站的建设任务。聂荣县水电站原定装机规模为3×250千瓦,投资规模1500万元。辽宁省水电厅长带队的考察组到聂荣县实地考察后,从聂荣长期发展的需求着眼,决定将电站规模扩建为3×320千瓦,整个投资比中央下达指标的3倍还要多,实际总投资达到了4667万元。
1994年8月电站进场公路和通讯线路开始施工;1995年1月4日,辽宁省援建聂荣县水电站工程指挥部成立;2月12日,工程指挥部与评标委员会确定的中标承包商——西藏地热开发公司,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
1995年5月1日,机器的轰鸣声宣告聂荣县水电站正式开工。
水电站选址距县城15公里处,是在怒江上游的下曲河上。这条河流淌了千百年,现在要截流,变水能为电能,为聂荣人民造福。大坝、电站厂房、10千伏输电线路、城郊降变电所工程依次开工。
这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所援建的聂荣县水电站外景(唐召明1997年摄)
原本两年的工期,仅历时17个月就全部竣工投产。在这17个月中,工人们战胜高寒缺氧等困难,向身体极限挑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预期的工作,计土石方13万立方米,混凝土1.44万立方米,设备安装324吨,劳动量18.55万个工作日。长达137米砌石重力坝横贯下曲河东西,崭新的电站高高矗立。这是当时世界上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水电站之一,随着电站机组的轰鸣,聂荣县终于摘掉了无电县的帽子,结束了无电县的历史。
除了聂荣县水电站外,辽宁省还送给了聂荣县人民水文站、气象站各一座,他们还修好了县城的入户电网线路。电站机组运转发电后,聂荣县城机关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从此迎来了一片光明。
这座世界上最高的水电站每年平均发电120万千瓦小时,基本可以满足县城机关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对聂荣县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谈到神华大道,我不得不提及神华集团(现已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对口援藏后给聂荣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1年6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加大支援西藏的力度,将西藏尚未建立对口支援关系的聂荣、双湖、班戈、尼玛、申扎等30个县(区),以不同方式全部纳入对口支援范围,并确定由神华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信集团等部分国有主要骨干企业和省(市)分别承担对口支援任务。
从2002年8月份以来,神华集团先后派出多批援藏干部奔赴聂荣县开展对口援助工作,为聂荣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幸福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援藏人。”住上安居房的聂荣县色庆乡帕玉村牧民扎西旺扎说。
这是由神华集团(现已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所援建的聂荣县色庆乡帕玉村安居新房(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摄)
这些年来,神华集团在援建工程中努力改善牧民生活,先后援建了色庆乡帕玉村、尼玛乡铜龙村、聂荣镇促巴村等几个小康示范村,过去由土坯简单搭建的连片危房,变成了一排排整齐、漂亮的藏式新居。
这是聂荣县色庆乡帕玉村两位牧女使用手机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现在,藏北高原许多牧民群众使用上了手机(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摄)
20多年来,聂荣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神华集团的无私援助下,通过新建办公大楼、住宅小区,实施公路和市政道路及农网改造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镇的面貌,提高了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聂荣县走上了跨越式发展道路。
如今驱车行进在平坦宽阔的柏油公路上,看到聂荣县的100多个村庄全部通了公路,全县通车里程达到了2000多公里。20多年前那条通往聂荣县颠簸不平、尘土飞扬的土路早已成了久远的记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腾飞的聂荣,也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腾飞的藏北高原……(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故事】从雪域高原到首都北京:我们的梦想实现了!
10月19日,是一个令西藏基层干部十分难忘的日子! 因为第一次走出西藏高原,第一次乘坐飞机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他们,在这里圆了一生的梦想。[详细]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感受索县新变化
不久前,我随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高原捡拾车志愿服务组一行,来到阔别20多年的西藏那曲市东三县之一的索县发放捡拾牛粪的高原捡拾车。 [详细] -
【藏北故事】小小捡拾车,助力西藏乡村振兴大事业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捡拾车,一场场爱心接力,在悄然助推着西藏农牧民群众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