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共同描绘新的时代
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5000年的华夏文明,灿烂辉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诸子百家、四大发明、琴棋书画、儒释道典籍;万里长城、京剧、传统中医、中华武术……这不仅是中华先人留给子孙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资产。
中国文化历经“千锤百炼”,拥有超强的“抗击打能力”。虽然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但是中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没有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希望和信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彻底改变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伟大的时代创造出伟大的历史,也造就了先进的文化。在文化上,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创新理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深入人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文化建设之路。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文化和科学”的发展目标,之后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建设方针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赋予文化建设新的时代内涵;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核心是中国人民,文化建设就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在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佳作,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推进社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同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西藏网 文/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评: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力经济工作迎接中共二十大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详细] -
网评:谋定而后动,2022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
正所谓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详细] -
网评:新时代 中国宗教工作不断与时俱进
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各级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的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