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网评:让电子商务成为富民兴藏“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1-12-28 20:51: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兴起,作为新兴业态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与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全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成为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西藏网上零售额从2016年的5.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2.5亿元,实现了年均增速120%的快速增长。今年1至10月,西藏网络零售额达138.4亿元,同比增长50.8%。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中,西藏自治区网络零售额达18.7亿,同比增长44.8%,电子商务已成为西藏经济发展“新引擎”,正在助力雪域高原富民兴藏。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发展电子商务作出重要指示,对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丝路电商等提出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电子商务,高度肯定了电子商务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继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在西藏,电子商务正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电商进行购物,越来越多的农村通过电商让农副产品“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新理念通过电商“引进来”。

  电子商务拓宽西藏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牧民从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在疫情影响下,很多偏远地区特色农副产品都曾遭遇卖不出的困境,生产流通和消费受阻,部分农民甚至有返贫风险。“我做梦都想不到,在家里就可以把松茸卖出去,我们如今的幸福小康生活,是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实现的,一定要珍惜。”53岁的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村民卓玛央宗这样说。仅2021年上半年,西藏借力电子商务通过开设“西藏特产馆”、“西藏扶贫馆”、“西藏特色馆”,上架农特产品465款,实现销售额1754万元。在电商可观流量和广阔平台的助力下,农副产品销售拓宽了销路,农牧民增收拓宽了渠道,切实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促进西藏产业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助力西藏优质产品信息流通,帮助西藏特色产品插上互联网“云翅膀”。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西藏地处偏远,信息流通不畅,许多优质优价的商品往往也面临销售难的问题。电子商务在西藏的迅速发展,让西藏优质产品销售搭上了信息化的顺风车,推动农特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11月1日-11月12日,第一届西藏电商节成功举办,涵盖特色食品、手工艺品、滋补保健品、日用品等数十个品类的200余种西藏特产通过电商平台与各地网友见面,松茸汤面、青稞锅巴、高原奶贝、盒装干松茸、牦牛肉干成为成交量前五的热销产品,不少用户选择复购。据京东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西藏本地高质量农产品积极上行,期间上行增长前五的地市分别为:林芝市、昌都市、山南市、拉萨市、那曲市。电商的发展让西藏自治区的农产品销售突破地域的限制,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电子商务促进西藏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长期以来,西藏经济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农牧民占有很高比例。随着国家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全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成为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据映潮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西藏网商总数共计38790家,已初步探索打造出“互联网+旅游+农特产品”的运营模式,整体构建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行业格局,开辟了“直播+特色+电商”的新业态电商发展模式,电商产业格局实现了根本性转变。截止目前,“三通一达”大型物流公司已覆盖西藏所有县,整合邮政物流已基本覆盖所有乡村;截至目前,西藏全区累计培训电商人才8万余人次,其中培训农牧民、未就业大学生、返乡人员等7.6万人次,带动群众创业就业3200余人;截止目前,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累计服务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万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销售农特产品等1522万元,累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1356万元……电子商务在“惠民生、保就业、助经济、促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10月26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门印发了《“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了 “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和任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期目标4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预期目标17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期目标2.5万亿元。作为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新兴业态,电子商务正成为西藏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正成为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正成为群众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西藏网 文/赵振宇)

  

(责编: 龙真多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