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陈宗荣:学深悟透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22-03-15 09:15:00来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其核心要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鲜明特点是在尊重各民族差异性、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强调以共同主导差异、以整体规范局部、以一体统率多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吃透新思想、把握新论断、贯彻新要求、掌握关节点,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体会

  【作者简介】陈宗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总干事。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党的民族工作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会议精神体现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路径选择、政策取舍等,对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转折性的功绩、开创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其核心要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鲜明特点是在尊重各民族差异性、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强调以共同主导差异、以整体规范局部、以一体统率多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

  一、吃透新思想

  新思想集中体现在“十二个必须”。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这“十二个必须”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意蕴深邃、逻辑清晰、指向明确、重点突出、举措精当。要着重从以下几个要点加深理解。

  历史方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现阶段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握重要地位。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把握重要任务。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这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总目标。三是把握工作主线。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主攻方向,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战略定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民族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基石,明确指出了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守护好的基本底线和必须维护好的最高利益。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要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水平高低一律平等,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严密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重大举措。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三条必由之路。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必须把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顺应时代要求,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重要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制度基础、法治手段和组织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依法保障各族群众享受平等权利、履行平等义务,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法治尊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把握新论断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部署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56个民族共同迈进全面小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民族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发,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展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的民族工作也出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但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尖锐复杂;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遏制打压变本加厉,实现边疆长治久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牢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广度深度拓展,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进一步有效遏制。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是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为基础,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目的是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思想上的自觉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中华民族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分崩离析,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具有坚实根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日益稳固,但也还存在不少危害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看,民族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和短板。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握好四对关系。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重点把握好几方面关系。

  一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增进共同性,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尊重差异性,要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共同性是主导,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保护差异性是需要的,但不能固化强化其中落后的、影响民族进步的因素。

  二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二者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三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把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都是不对的。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进行,不能本末倒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民族文化形式会出现变化甚至自然消亡,这种情况汉族有,少数民族也有。要通过有效方式,把那些可能消失的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加以保存,但不能不分良莠全盘保护,更不能借保护文化多样性之名宣扬保守封闭的意识、固守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和陈规陋习。

  四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不是单选题。经济社会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带来民族团结,并不自然而然带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果忽视“管脑子”工作,不恰当地强调特殊性和差异性,形成狭隘甚至极端的民族意识,就可能肚子吃得越饱,离心倾向越强。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三、贯彻新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无论是民族地区还是其他省市都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经常研究,狠抓落实,久久为功。

  抓好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要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努力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要融汇多方面元素,打造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长久之策,必须旗帜鲜明推进。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促使各民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有序推进民族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合理照顾他们的风俗习惯。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四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有关民族事务法律法规修订完善问题。对相关差别化支持政策,也要梳理评估,及时稳慎调整完善。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是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正确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深化各种涉民族问题反分裂斗争。要妥善开展风险处置,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依法加强对互联网涉民族类话题的管理,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对错误和有害言论,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发声,激浊扬清,净化环境。

  健全工作格局。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

  提高干部标准。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也要探索一些更为灵活的干部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注重在少数民族中培养发展党员,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把握工作分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规律,既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解决好“等不得”的问题;又坚持慎重稳进、绵绵用力,处理好“急不得”的事情。特别是要防止犯急躁病、胡乱作为,反复“翻烧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台和调整涉及民族因素重要工作的举措,政治性、政策性强,要深入研究、周密部署、统筹推进。

  四、掌握关节点

  把准时代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只有正确地把握这“三观”,才能多维度立体性地标定我国发展的时代坐标,这是增强各项工作主动性、前瞻性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研判世界格局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精准辨析国际体系转型过渡期与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相互交织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我国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阶段,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从世界力量格局的横坐标和中华民族前进的纵坐标准确界定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揭示了世界发展潮流所向和民族复兴光明前景,为正确制定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心明眼亮地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坚定正确道路。道路问题事关根本,决定着前途和命运。道路错误是最根本的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条道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结晶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必须”。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抓牢主线纲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这一主线和“纲”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其价值目标是追求认同、增进共同、彰显大同,价值核心是凝聚共识、汇集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自觉自愿地立足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高度和长远角度,在尊重各民族差异性、维护各民族具体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各民族共同性因素、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使得差异性服从于共同性、局部利益服务于整体利益、枝叶依附于主干,万众一心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