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一粒青稞在西藏茁壮成长

发布时间:2022-04-15 22:2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在青藏高原上的西藏

  已有3000多年种植历史的青稞是各族群众赖以生存的“口粮”

  然而在西藏民主改革前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粮食产量较低

  面对土地贫瘠、品种退化等问题

  选育新的青稞良种一直都是格外紧迫的课题


图为青稞博物馆内展出的西藏青稞 摄影:王佳豪

  日前,西藏自治区农科院选育的“藏青20”“藏青17”“藏青3000”3个青稞品种成功获得新品种登记,有望推动西藏青稞亩产平均提高10%以上。计划于今年示范推广“藏青3000”9.2万亩,“藏青17”2000亩;“藏青20”原种扩繁100亩。


图为青稞博物馆内展示的农具 摄影:王佳豪

  优质新品种脱颖而出

  背后是数代育种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心血与汗水

  为提高青稞的产量

  西藏自1965年起开始青稞杂交育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接续选育

  藏青2000、喜拉22号、山冬7号、冬青18号……

  青稞品种不断更新迭代

  产量、质量持续改善


青稞结硕果新居乐祥和 摄影:靳秀海

  以近十年间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品种——“藏青2000”为例。早在1994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进行藏青320与拉萨白青稞杂交,喜玛拉19号×昆仑164杂交;

  1995年,二者的F1代复合杂交;经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2001年稳定出圃,当年被引入白朗白雪试验站并在2002-2005在该试验站鉴定筛选;

  2006-2008年进行了产量比较示范;

  2009年提交西藏自治区品种区域试验;

  2013年2月4日,西藏自治区第十八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为“藏青2000”。品种审定后当年就推广种植逾10万亩,平均亩产增加26公斤。

  两年后,西藏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青稞产量保持在79.5万吨以上。到2016年,“藏青2000”推广面积达100万亩,首次占到西藏青稞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助推青稞年产量近75万吨。同时,该品种走出西藏,在四川、甘肃等地示范推广。

  
青稞片生产加工过程。摄影:陈卫国

  在“藏青2000”脱颖而出的过程中

  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尼玛扎西


图为尼玛扎西(资料图片) 摄影:李爱媛

  1966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牧民家庭的尼玛扎西,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西藏第一位藏族农学博士、农作物育种首席科学家,在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正处于技术力量青黄不接的时代,他放弃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优越的科研条件和收入,于2002年冬天毅然回国。

  “党培养我这么多年,

  我当然该回去为祖国、为家乡

  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后,他与田野为伴,与青稞为友

  有时候在地里一转就是半天

  牵头启动西藏青稞全基因组测序、西藏青稞起源与进化以及青稞高原适应性研究;

  带领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青稞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明确了青稞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尔传入西藏东南部,确定了青稞的原产地和进化路径;

  明确了耐低氧、抗寒和抗旱等360个高原综合适应性的特异基因;

  谋划建设了西藏区外科学试验基地——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将青稞育种年限从12-15年缩短至7-8年……

  自1989年以来

  尼玛扎西长期致力于

  青稞种质培育、栽培技术和特色产品研发等工作

  取得了重要成果

  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为国家粮食产业(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挂牌仪式现场展出的部分西藏青稞产品 摄影:王佳豪

  近年来,青稞的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发展

  不断做深、做大、做强

  跨越三千年时光

  青稞正一步步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又到青稞收获季 摄影:雷克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粮食安全于国家安全、乡村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再次向扎根广阔田野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成果留在农户中的

  育种工作者们致敬!

  部分内容参考自新华社、西藏日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中国西藏网 综合/欧帆)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