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我们回迁家乡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发布时间:2022-10-27 17:0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不久前,我翻看到介绍新疆回迁藏族牧民群众的文史资料,不由得想起采访这些“叶落归根”的牧民群众穿越昆仑山的故事。 

  那是1989年岁尾,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现场会将在那曲地区文部办事处(现那曲市尼玛县)召开。我和同事便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随同前去采访。 

  这是西藏那曲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文部办事处(现那曲市尼玛县)召开(唐召明1989年12月摄) 

  从1976年开发藏北无人区起,文部办事处10多万平方公里的草原经过建设,已从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到有人,从游牧到定居,从帐篷到房舍,旧貌变新颜。1989年,当地已成为“百万牛羊满山坡,人均收入六百二”的地区,也成为年人均收入名列西藏自治区前茅的新牧区。 

  当“访问团”来到文部办事处吴尔多乡时,我们采访了几户离开文部草原30多年,又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返回自己家乡,在政府帮助下开始新生活的牧民家庭。 

  据《和静县志》记载,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的20世纪50年代,一部分藏族牧民群众为去北方寻找“乌金贝隆“(人间天堂)等原因,分为三批从藏北草原翻越昆仑山,辗转来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定居。 

  第一批是1953年夏末,由那曲专区(现那曲市)申扎县扬格当得尔和他7岁的女儿次仁云丹小活佛(因她骑着配有小鞍鞯的山羊,也称“山羊喇嘛”)为首领,带领18户、88人赶着牛羊,离开家乡,去北方寻找“乌金贝隆”。由于中途迷失方向,几经辗转,最后在新疆当地政府帮助下,定居到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 

  第二批是1954年,那曲专区江隆宗(县)的甘玛本布,在听说次仁云丹小活佛已去北方寻找“乌金贝隆”的消息后,带着本部落26户、65人赶着牛羊,也是几经辗转,最后在新疆当地政府帮助下,定居到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 

  第三批是1959 年,受叛匪胁迫等原因,在申扎县游牧的以加本洛桑部落为主体的53户、300余人,在首领加本洛桑和才仁郎杰带领下,赶着牛羊,也是几经辗转,最后在新疆当地政府帮助下,定居到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 

  当时,分为三批迁徙到新疆的藏族牧民群众,共有97户、450多人。 

  20世纪70代以后,藏北高原巨变的消息不断传到新疆,引起这些牧民群众的思乡之情。这时,他们的人口已发展到了上百户、千人左右。 

  这是从新疆回迁到双湖办事处荣玛乡(现尼玛县荣玛乡)的一位居住在蒙古包里的牧民群众(唐召明1990年1月摄) 

  1988年,这些藏族牧民群众“叶落归根”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在国家民委、新疆和西藏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陆续从所居住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回到了藏北草原,并被安排在申扎、尼玛、双湖和班戈四县(处)。据统计,从1988年至1990年9月初,共回迁191户、1020人。 

  时年61岁、回迁到文部办事处吴尔多乡的次登说:“我们一个生产队有50多户藏族人。随着年岁渐长,我们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 ”  

  “政府给我们每人20只羊、3头牛,并且发给2000元作安家费,还分配了草场。”次登的儿子嘎桑齐美很满足地告诉我们。当年离开家乡时他才3岁,如今已是3个儿女的父亲了。  

  次登一家所在的文部办事处吴尔多乡三村,一共安置了7户从新疆返回的牧民群众。 

  这是西藏那曲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现场会“访问团”人员,在双湖办事处荣玛乡(现尼玛县荣玛乡)访问一户从新疆回迁回来的牧民人家(唐召明1990年1月摄) 

  归来的牧民中,有少数经济困难户。文部和双湖两个办事处(现尼玛县和双湖县)从财政中拿出部分资金救济他们:从粮站购买了一部分粮食和糌粑送到缺粮户的家中。 

  “我们的责任是帮助从新疆回来的兄弟尽快富起来。”三村村长嘎曲说。  

  这是文部办事处(现尼玛县)招待所服务员索娜,她家从新疆回迁到文部办事处吴尔多乡(唐召明1989年12月摄) 

  晚上回到招待所,我见到一位身穿红棉袄、十分秀气的服务员。她名叫索娜,也是从新疆迁回故乡,在文部办事处吴尔多乡安了家。她家三代十三口人放牧着300多头(只)牛羊,两个哥哥买了两辆汽车跑运输,过上了较为富裕的新生活。 

  后据介绍,2019年,那曲市政协文史办人员还采访到了当年的“山羊喇嘛”,时年72岁的次仁云丹,居住在拉萨市附近。 

  据次仁云丹回忆,她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共8人,当年与本部落的18户人家、共88人,为了寻找“乌金贝隆”而离开藏北草原。 

  迁徙,对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本是一件平常事,但像这样没有具体目标、不知确定路线的迁徙,却是罕见的。 

  当时,不知是7岁的“山羊喇嘛”带领着部落,还是这位懵懂的“山羊喇嘛”跟随着部落。他们赶着放牧的牛羊,把帐篷卷起来放在牦牛背上,把尚不能远行的孩童放在牦牛背上或者马背上,便开始长途跋涉。他们每走一两天,找到有水草的地方、便扎下帐篷,让牛羊吃草,人们稍加休息,再上路…… 

  这支从藏北草原出发的迁徙队伍走了两年,到达了新疆且末、若羌等地。但且末、若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显然还不是传说中的“乌金贝隆”。幸运的是新疆地方政府在发现他们后,不仅热情地接纳了他们,还安排他们定居在水草丰美的巴音布鲁克草原。 

  巴音布鲁克是天山山脉中段的高山间盆地。这里海拔约有2500米,四周雪山环绕,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景色秀丽,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这不就是藏族牧民群众所寻找的、梦中的“乌金贝隆”吗?他们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这是从新疆回迁到双湖办事处荣玛乡(现尼玛县荣玛乡)的一户居住在蒙古包的牧民人家(唐召明1990年1月摄) 

  那曲地区教体局干部伦珠2019年回忆说,“我初中毕业时的1988年,母亲和舅舅动员我们从新疆迁回西藏。蒙古族父亲早已去世,我和弟弟次仁多吉便跟着母亲,一同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他接着说:“我们当时是在新疆蒙古族聚居的牧区生活,那是因为当地政府考虑到我们跟蒙古族在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特意帮助安置在了那里。” 

  伦珠还介绍说,他的弟弟次仁多吉在新疆蒙语学校上学时,就很有运动天赋,到了西藏自治区体育学校上学后,理论水平和运动能力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多次代表那曲地区参加自治区体育运动会,多次打破西藏成人田径100米、400米纪录。2017年,次仁多吉荣获了全国优秀体育工作者称号。 

  这是从新疆回迁到双湖办事处荣玛乡(现尼玛县荣玛乡)的一户牧民蒙古包(唐召明1990年1月摄) 

  8岁时去新疆,现回迁到班戈县门当乡的牧民益西曾动情地说:“新疆没有亏待过我们,西藏也没有亏待过我们。这要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回迁家乡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