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路上,雪域高原的“办法多、路子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新时代,我们这个传统农业大国正在汇集力量向农业强国迈进,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
当前,无论是东北粮仓、岭南大地,还是江南的鱼米之乡、西部的雪域高原,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加油奋进努力前行,要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为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在西藏,经过不懈的努力,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以来,西藏那曲市比如县持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据了解,该县组织366名村(社区)干部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组织193名村(社区)干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组织36名乡村振兴专干赴浙江交流学习、组织36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赴青海省交流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比如县今年累计选派615名县乡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充实驻村工作队力量,从县直部门选派23名干部到乡镇任职,推动重点任务严格落实……
在西藏察隅县下察隅镇的猕猴桃基地,一批批猕猴桃装上货车,发往各个市场。据了解,察隅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过渡地带的河谷深处,那里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水汽和光照充足,适合种植猕猴桃。来自四川雅安的郑天成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1年,郑天成在下察隅镇夏尼村承包了20亩土地试种猕猴桃……如今郑天成的公司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达1050亩,涉及下察隅镇的夏尼村、京都村、松古村等多个村庄。
目前,察隅县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地、龙头企业承包经营和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扶持猕猴桃产业发展。据悉,察隅全县猕猴桃种植规模近3000亩,620余户农户参与其中,随着猕猴桃产业不断发展,当地村民的致富渠道拓宽了很多。
在那曲市,从10月31日开始,将持续半个月左右的人参果采挖工作已经在西藏那曲市嘉黎县展开。当地村民一手挥着小锄头,一手从翻开的地里捡拾人参果,熟练地清一清泥土放进身前的盆子里……民众难以掩饰收获的喜悦。近年来,嘉黎县多措并举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西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740家;家庭农牧场数量是2012年的617.4倍,达到了9261家;乡镇服务中心的建立促进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从2012年的2984人发展到2021年的8719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断完善。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坚决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描绘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幸福画卷。(中国西藏网 文/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观察】田间地头的“科技范儿” 助力西藏农牧业现代化
农业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详细] -
西藏这十年:新时代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
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从毡房到楼房、从外出务工到就近就便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详细] -
【西藏观察】以特色为引擎 雪域高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必须完成的“时代答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