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在西藏看见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1-07 16:4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关键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西藏,处处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解。

  一位西方经济学家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什么样的制度设计,能够让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无偿为西藏倾注那么多宝贵的发展资源?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那么多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和专家,甘愿在条件艰苦的高原工作而毫无怨言?

  我们看见,28年来,近12000名援藏干部人才满怀家国情怀、跨越千山万水,接力建设雪域高原。尤其是近年来,医疗、教育等“组团式”援藏创新开展,由过去“分散式的单兵作战”转变为“集中力量办大事”。他们不断带来资金项目、技术理念,探索实现从“输血式”帮扶逐步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造血式”帮扶的蜕变。

  西藏走向现代化,离不开中央支持、全国支援。对口支援西藏,源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诺言兑现——一个区域也不能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有效地回答了西藏民生改善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时代命题。

  我们看见,云计算、人机交互、“云端课堂”、直播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室……让西藏的学生们同步体验优质课堂资源;网上预约挂号、在线支付、5G智慧医疗……现代医疗扎根雪域高原,目前已经实现371种“大病”不出西藏自治区,2373种“中病”不出市地,一些常见的“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传统、新式藏装与国潮范儿、国际时装的混搭,让西藏人民的日常穿搭走在了潮流前端;秋葵、圣女果、车厘子、猕猴桃、软籽石榴、阳光玫瑰……一座座果蔬大棚在“世界屋脊”建起,丰富居民“菜篮子”的同时,产业升级也让当地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600多个边境小康村里,汉族、藏族、僜人、门巴族、达曼人……各族边民住进了一栋栋“山居别墅”;“千山之巅、万川之源”阿里,网购最快3天送达,边境上催生着一个个电商能手;雪域高原再添新“天路”——拉林铁路,“世界屋脊”进入“复兴号”时代,公路、铁路、航空构筑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连接千万西藏家庭,更联通了高原人民与祖国各族人民的心。

  西藏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的过程。西藏人民在自由拥抱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实现着“精神的现代化”。翻开西藏史籍,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大多是王公贵胄,抑或高僧活佛、圣人先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进入新时代,西藏的历史正在被广大人民书写。

  我们看见,昔日农奴成为国家领导人,放羊娃当上大学副校长,守边人被授予党内最高荣誉,脱贫户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农家女成为世界冠军,草原游吟艺人让《格萨尔王传》世人皆知,致富带头人让西藏本土品牌夺金国际赛事……时代巨变与自强不息,成就了一段段当代传奇。西藏人民以越来越开放自信的姿态,守卫建设家园、走向祖国各地、走进世界舞台。

  西藏这片古老高原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同时,也在探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持续加强,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培育壮大高原特色农牧产业、推动能源转型,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让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富民,让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

  我们看见,高原“绿巨人”复兴号所到之处,雅江水碧绿蜿蜒,桃花林绵延不绝;青藏铁路上火车呼啸而过,沿途藏羚羊自由迁徙,黑颈鹤御风而行;“两江四河”流域植树造林工程、“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从梦想照进现实,“无树村”“无树户”成为历史;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熠熠流光,一台台风力发电机顶天立地,一座座高效能水电站安全运转,雪域高原风生水起,动力无限;生态旅游、碳汇经济、绿色低碳产业、高原绿色农牧业……大批生态产业落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高原儿女不再“靠天吃饭”,已然“守绿成金”。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坚信,新征程上,西藏人民将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多生动内涵,并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西藏网 文/李元梅)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