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观澜】国宝走上春晚舞台,何以如此魅力②
春晚舞蹈节目《锦绣》以古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一件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艺术创作背景,在光影交织、裙裾飞舞中,为全国观众呈现出一场现代与历史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1995年10月,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处汉代墓葬出土了一块色彩鲜艳的织锦,织锦上8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考古界、历史界、文化界引起极大震动。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距今两千多年。
“中国”二字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发展到今天,与我国的国土、人口、历史、民族等因素密切相关,它所蕴含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国家名称,或者仅以地域面积或者地理坐标命名的区域,它是一部鲜活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在历史长河中,古人总是出其不意地为后人留下些只言片语,像引线一般,在几千年后,给后来者留下了无限遐想和研究的空间。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中国”二字的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市贾村镇的青铜器“何尊”铭文。该青铜礼器锻造于西周初期,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字样。当时周成王姬诵在距离王朝都城300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设了一座城市,并决定对周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召见器重的宗室贵族何等人进行训诫,何为了记载这次召见,特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用122字记载了有关事宜。从尊底铭文可知,对当时的西周而言,营建新都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抉择,对于维护和巩固西周王朝至关重要。有专家认为,“中国”最初只是一个方位区划上的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何尊铭文中的“中国”指的是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中国”一词既体现了周王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也标志着早期“中国”概念的形成。
而出土于新疆和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中的“中国”,是汉朝时对中央政权管辖区域的统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对外开土拓境,遣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将西汉北疆推至戈壁沙漠一带,派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吞并滇国并将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汉朝疆域极盛时,东吞朝鲜、南据百越、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广达六百余万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交往过程中,汉朝中央政府摸索创立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羁縻怀柔的手段,其“和亲、征伐、迁居、编籍、同化”等具体方略,更是为后世中原王朝处理民族事务提供了参考借鉴。
当时,汉朝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对西域各地的有效治理,设置了在当地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在《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西域50余国中,除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山离因距离中原“绝远”不属西域都护管辖外,其余都在西域都护府管辖之下。即天山南北、帕米尔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在西域都护府统辖之下。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序,有力推动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的胡麻、胡豆、胡葱、胡萝卜等植物传入中原;中原的茶叶、铜器、丝织品等输往西域,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丰富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出土新疆和田就是佐证之一。它的出土证明了汉朝时中央政权直接管辖治理西域的历史,体现出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密切往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丰富了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中国西藏网 文/易文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世事观澜】国宝走上春晚舞台,何以如此魅力①
春晚舞蹈节目《锦绣》令全国观众印象深刻,不仅欣赏到了极具东方美感的古典舞蹈艺术,更是刷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详细] -
【世事观澜】国宝走上春晚舞台,何以如此魅力③
春晚舞蹈节目《锦绣》让全国观众再次认识了古丝绸之路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观众好奇的目光越过茫茫昆仑,穿越荒芜大漠,定格在山与漠之间那片古老的绿洲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