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以史为舟 专题讲座让师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3-05-19 16:1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月17日晚,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邀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教研室教授郭立新作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核心的形成过程》的学术讲座。


图为学术讲座现场

  来自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150余名研究生、民族研究院10余名考古专业本科生及余小洪博士等参加了讲座,讲座由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院长陈爱东主持。

  近年来,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西藏民族大学,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举办主题学术讲座、召开主题研讨会、将主题教育融入艺术节……一个个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沁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灵。

  此次主题讲座,郭立新以历史脉络为切入点讲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核心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从定居农耕社会成长为国家文明的过程。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用千年书写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首先,郭立新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农耕的产生,他说:“中国是世界最早的稻作新石器革命的发祥地,其中独立走完新石器革命全程,到达终点并结出硕果的是洞庭平原的彭头山文化,同时这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完全放弃狩猎大型野兽的新石器早期文化。而农耕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天文历法与地理知识的产生,并因为稻作生产和社会分工等经济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社群规模的扩大与早期国家文明的形成。”


图为参与互动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其次,郭立新详细介绍了“城”的起源与演进;长江中游的冶炼技术;石家河先民的炼缸冶炼技术与专业化生产能力……他认为,长江中游以屈家岭——石家河为代表的文明,是世界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原生国家文明之一,创造了多项世界文明奇迹。

  最后,郭立新从王国文化的兴起、文化融合及溢出效应、长途贸易的兴起及草原与农耕区的互动等角度,向同学们讲述了各区域精神文化的融合与趋同,逐步形成了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院长陈爱东作总结发言

  “讲座以历史的视角加翔实的数据做支撑,展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历史,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客观生动科学规律的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陈爱东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这是一场高水平的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学术报告,对师生们了解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史,提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术视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聆听完专题讲座,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史为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既处理好“大家庭”内的民族关系,又促进“大家庭”巩固和发展。让讲座内容入脑、入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人人争当宣传员,处处成为宣传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