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72载看西藏:时光见证雪域高原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3-05-23 16:0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茫茫雪域,广袤高原。自和平解放至今,西藏经历了72年的沧桑巨变,成就了如今的繁荣景象。

  看群众的藏式民居宽敞明亮,听校园课堂里的书声朗朗,看巨龙复兴号在雪山间飞驰,听民族音乐舞蹈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展现着新的篇章。

  我们的爱国热情越来越高涨

  “这是我听过最动听的歌声。”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的乡村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给前来做公益的志愿者们唱起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清澈的童声在空中飘荡,志愿者四川姑娘詹燕感动不已。她说,“虽然他们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唱得很认真,还积极表示想再唱一首,第二首是‘再唱山歌给党听……’”

  这歌声带着幸福与喜悦,让人深深体会到其中饱含的充沛感情。詹燕说:“孩子们和我们聊上课时老师讲到的祖国各地的风景人文,聊起要去上大学,看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还聊起要快快长大,因为这样就可以帮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图为那曲市安多县加傲小学教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藏群众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谱写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书卷篇章。每一个人都深知,是党领导各族群众完成西藏和平解放、进行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再到如今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斗不止……高原大地上各族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成为西藏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我们的青山绿水越来越美丽

  “松萝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空气中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存活。它是最好的环境检测器。所以,有松萝在就标志着这里生态环境条件极好。”当地的人这样告诉记者。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南伊沟里,树木翠绿挺拔,随处可见灰绿色的松萝从高大的树木枝丫间垂下,随风轻摆。

  这里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然而,这里曾是有名的树木“砍伐沟”。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西藏自治区对林区全面实施禁伐。国家先后投入上亿元,建立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西藏自治区级工布自然保护区。


图为天边牧场 摄影:王茜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珞巴族文化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小小山沟翻开了新的篇章。当地群众享受着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如今,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5000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即使身处西藏大峡谷深处的小山沟,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的幸福生活越来越美好

  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依山傍水,山间民居错落有致,绛红色的古盐田和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诗情画意的景色令人陶醉。

  在村子里一间传统水磨坊旁边的空地上,加达村村民次仁邓培的新房主体支架已经完成,几个建筑工人正在忙碌着。

  这些年,次仁邓培一家靠着种田、外出打工让家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了明亮的照明灯,可以看电视听广播,使用网络,还培养出了三名大学生。如今生活好了,家里孩子们都支持将老房子重新建造。次仁邓培说:“如果有空余的房间,说不定可以做民宿。我家还会自己酿葡萄酒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乡亲们的好日子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是你们自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西藏发展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图为次仁邓培站在自己在建的新房前眺望远方 摄影:许娜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千年古盐田焕发着勃勃生机。传承千年的井盐晒制技艺,逐渐融入电商经济、旅游产业、文化创新等新元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钱袋子越来越鼓。盐井纳西民族乡群众们的生活,也像自酿的葡萄美酒一般越过越香醇。

  这些曾踏足过的地方,仅仅是西藏发展进步的一个个缩影,但那些恰好遇见的精彩,足够让人体悟到雪域高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

  72载时光见证,如今的西藏,繁荣安定、生机勃发,坚毅笃定、团结一心,为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