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茶马古道传统村落】在技艺传承中见证传统匠心
【编者按】以综合科考为线,串联茶马古道沿线遗产和文化,一场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和昌都市察雅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协调的科学调研正在持续进行中。四方联合组成的科考团队,五条线路,十二天的考察周期,整个科考团队奔走深入察雅境内的古村古镇,在探访中厘清现状,在分析中组建数据,为茶马古道沿线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7月26日至31日,综合科考队的全体队员持续奔走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境内的乡野古道,不断深入21个自然村落,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社会经济、人居环境、传统技艺等内容为考察方向,通过调研、访谈、测绘、记录等方式来获取丰富的科考数据信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前提的乡村振兴实践,以风土乡愁赓续为基础的文化传承思考,以本土文化特色为资源的绿色发展探索成为本次综合科考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
无论是察雅境内丰富的传统村落建筑遗产资源,还是孕育生发于传统村落的传统技艺、古道风土,都是科考团队重点关注的内容。传统技艺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在宁静古朴的村落里通过家族世代传承着。据悉,康区古法制革技艺历史久远,是制作藏靴的重要基础技艺。藏靴的底面平整且质地柔韧,不仅穿起来温和舒适,在某种程度上,穿着藏靴在作为重要休憩生产场所的屋顶行走,其实是对传统村落土质屋面的一种维护和保养,至今仍深受康藏百姓的青睐。
图为康藏地区的传统藏靴
在吉塘镇亚许村,数代传承的制革匠人向巴多邓讲述起康区古老“灰浸熏制”制革技艺的工法特征,显得认真而严谨,色瓦村的制靴匠人仁青江措更是热情展示着传统制靴技艺和具有现代设计感的皮革制品。一代匠人的言语和眼神中都透露出他们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向巴多邓和仁青江措家的藏靴制品和乡村皮革制品行销茶马古道沿线,支撑起了家族的富足繁荣,也延续了传统技艺的历史血脉。
图为制革匠人向巴多邓正在手工制作
图为制靴匠人仁青江措正在手工制作
据考察,察雅县域内茶马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中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如扩达乡岗泽村的岭卓英雄舞、藏医药传统技艺,荣周村的冷锻铠甲技艺等。其中,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茶马古道沿线百姓普遍掌握的一项全民技艺。正所谓藏匠于民,深谙石砌、夯土、木质、彩绘等传统建造技艺的匠人们,也曾是茶马古道沿线神居殿堂和人居村落的缔造者、运营者和维护者,更是新时期遗产保护事业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古建、乡建生力军。荣周乡荣周村的达瓦扎巴能够清晰讲述出他的爷爷曾经修过的寺庙、盖过的官寨,而他本人也传承了传统技艺,对传统工具和现代技法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修建和打造家园。
图为岭卓英雄舞的现场
图为荣周乡荣周村锻造铠甲作坊的情景
茶马古道沿线的重要遗产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宝库,也是孕育了人居生态智慧的深厚土壤。茶马古道构成了中国西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历史路径和融合图景,而沿线村落的民间匠人和百姓集体更是充分发挥了劳动智慧和生活热情,孕育涵养出多彩的传统文化技艺,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注入了重要力量。(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妍丹 周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探访茶马古道传统村落】汇聚力量 共促茶马古道沿线乡村振兴
据了解,自唐代以来,茶马古道就是青藏高原各族群众与周边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历史线路和空间廊道,也是中央政府治理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施政方向和行政路径。[详细] -
从“茶马古道”到“新丝路” “一带一路”倡议下西藏交通正跨越历史巨变
吴教授认为,西藏历史性巨变是全方位的,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 [详细] -
看茶马古道上的“活化石”——盐井盐田
澜沧江一路奔腾,在滇藏交界处的深谷里形成了一个“S”形,以产盐而闻名藏区的盐井盐田就藏在这道拐弯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