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察隅的张保英
出了县城,沿着国道219徒步,虽是下坡路,过了中午饭点,我和妻都有饥饿感。
这一带偏偏没有饭店。继续往前走,前方出现一行红字招牌:察隅隆聚大酒店。
越来越近,看规模,大酒店在这一片是数得着的建筑。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们走进酒店大厅,前台空无一人。饥饿驱赶着我们找人。
大酒店法人代表张保英,年龄不到四十岁。如果不经人介绍,我很难把法人代表与眼前正在忙碌的中年妇女联系起来。她在整理厨房,洗刷餐具。
知道我们是皖北的,她更乐了。她说家在山东曹县,做大姑娘时,曾到砀山贩过梨。
我问她怎么从中原大地一下来到横断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交界处。她说,这是一个跨越二十多年的话题。
图为张保英(左)与作者畅谈察隅巨变。周淑敏 摄
2001年,老公从格尔木坐长途汽车去拉萨。那时不是夫妻关系,却彼此认识。他在拉萨打拼几年,主要是酒店经营这一块。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那一年,她坐上火车去拉萨投亲,开始在刚坚饭店打工,后来又换了几家酒店。由于都在同一行业,之前又认识,张保英与先来的他很快情感升华,成为一家人。
拉萨的生意顺风顺水。因为气候干燥,每到冬季,张保英往往咳嗽不止。恰巧老公想拓展业务,要到察隅发展。
对张保英来说,察隅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却是个远在天边的地方。老公说,看看西藏自治区交通旅游图,你从拉萨去察隅,离曹县的家不是远了,而是近了。那里海拔低,气候好,种水稻,长猕猴桃,江南是什么样子,察隅就是什么样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那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酒店生意先做先发。关键是,你的咳嗽不治自愈,那里的气候就是一服天然良药。
在老公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张保英于2017年来到察隅。天啊,这里根本不像他所说的一片天堂。县城规模就像曹县的一个小集镇,要说有不同,小集镇的街面上有两三层的楼房,而这里都是用木板钉的原生态民居。
后悔已经来不及。老公已答应签订合同,而且察隅隆聚大酒店的法人代表正是张保英。
看着远离县城的大酒店,张保英的心有所舒展。从曹县做生意到在拉萨打拼,再到来察隅经营大酒店,哪一步都不轻松。她相信老公说的话,无论干什么,都要先走一步。酒店离县城虽有一段距离,贵在经营。人脉加网络,察隅隆聚大酒店的定位是与旅行社对接。
果如所料,沿着穿城而过的219国道,经过十多分钟,一车车游客入住察隅隆聚大酒店。大酒店设备齐全,价格让人欣然接受,来到县城的大部分游客,必去下察隅镇、上察隅镇一游,而这里是必经之地。此前酒店位置之偏如今却转化为远离闹市的优势。
张保英说,经营酒店,认准态度和服务,就轻松多了。无论旅游团还是散客,招待一视同仁。当然,说得好,配套服务要跟上。酒店大餐厅可容一百多人共餐,蔬菜是当地自然生长的,无需温室,化学肥料来不到这里。
我相信她无虚言。我与她素不相识,不是投宿的,只是219国道上的过客,因为饥肠辘辘碰巧走进她的大酒店。她放下手中活计,为我们下面,西红柿鸡蛋臊子味美且量大,正适合远距离徒步者。
图为张保英(左)热情地接待散客。唐大山 摄
我问她在察隅习不习惯。她说,和六年前相比,察隅早就变了样,对口支援让县城遍布民族特色的建筑。
察隅是个民族融合的好地方,张保英从学尼村请来的帮手平措,三十多岁,没上过学,却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平措说,自己要是读过书的话,也能像张姐一样打理大酒店。两个孩子都知道学习,一个在县中学,一个念小学,以后都比爸妈有出息。
张保英说,平措是个好帮手,所付费用让她满意。平措说,在大酒店做活,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听到全国各地的事情,是察隅这块风水宝地把大家召到一起。(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
察隅是西藏的“小江南”,是雪域高原上那一抹绿叶,人生中第一次听到察隅这个地名还是在新兵连的时候。[详细] -
西藏青年说:高原之外遇见海的精彩
“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海。”这是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沙琼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保数芬的答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