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道中华边疆行】在麦盖提,风沙也绕化成浪漫

发布时间:2023-11-27 17:2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麦盖提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三面环沙、一面环河的状态。麦盖提县的总面积是1.52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了90%,距离沙漠最近的地方一度只有不到5公里。

    生态环境的脆弱和沙尘灾害的频发是麦盖提县所处的现实困境,面对此况,麦盖提县从2012年秋季正式开启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实施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近十年时间,麦盖提县建成了一道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公里的绿色长廊。


图为沙漠绿洲观景台视角下的沙丘标语 摄影:王妍丹

    让风沙见证绿色的奇迹

    迎着日出的柔和光亮,步上沙漠绿洲观景台,就能与沙漠里的一抹红色标语“迎面相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鲜红的标语在一片金黄沙丘和梭梭林里面显得格外醒目。在起伏缓和的山丘上,眼前的一小片沙漠绿洲成为了蔚然生态林工程的一个典型注解。

    靠近沙漠如何防风固沙?麦盖提县用生态林建设工程交出了一份答卷。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生态经济兼顾的原则,麦盖提县定植了新疆杨、文冠果、沙枣、沙棘、胡杨、红柳、梭梭、西梅、苹果等各类生态和经济林木2.6亿株,使得原来的茫茫沙海变成如今连片的生态林。

    “我是土生土长的麦盖提人,以前我家就在沙漠边缘,受到了沙尘的严重侵袭。我见证了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项目的实施,见证了巨大变化的发生。现在我经常参加林区的日常管护,正因为我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管好这片林,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阿卜杜热依木·艾买尔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图为沙漠绿洲上人们爱心认领的树林 摄影:王妍丹

    生态林内,如果蹲在一纵列的梭梭林根部进行挖掘,就能挖到“沙土直出”的肉苁蓉。用手伸进日晒前略显冰凉的柔软沙土里,轻松就能把手里的沙土拨开。往深处探寻,不断加深沙坑的深度,“白色圆头”就出现了,把它用力拔起,就能收获到一根形状不定的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的肉苁蓉以长条形为主,有的根大头小,有的整体圆滚滚。用小刀切下一块品尝,微微甘甜的味道就在舌尖蔓延开来。

    “肉苁蓉不仅能适应荒漠化地区极端的生长环境,还能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人工采挖的过程需要组织更多人力的投入,这也相应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麦盖提县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王宇锋对记者说道。

    如今,随着生态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生态红利也日渐显现。据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介绍,如今周边乡镇有150多户群众被聘用参与生态林管护,实现了270多人的就业。依托防风林基地26万亩的梭梭林资源,县里接种了6.5万亩肉苁蓉,每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左右,形成了沙漠治理、沙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多赢格局。


图为沙漠变绿洲后生产的肉苁蓉等农产品 摄影:王妍丹

    “在农闲时投入到画画”

    麦盖提县也是刀郎农民画的发祥地。刀郎农民画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质朴随性、构思奇特、色彩绚丽、极富想象力的风格,有着“农民画,画中话”的说法。如今,麦盖提县的刀郎农民画家队伍从最初20余人发展壮大至3000余人,还包括绘画爱好者8000余人。

    从最原始的黑白画到新时代的色彩画,刀郎农民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而不断变化。“我们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画画就是为了反映生活。我去年的农民画卖出了10多万,我还培养出了14名徒弟。”农民画家艾山·依明骄傲地说道。


图为刀郎画乡的大门口 摄影:王妍丹

    近年来,麦盖提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基础,大力推行旅游发展,构建起了以刀郎农民画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刀郎农民画家因此受益。“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化润疆’为抓手,以中华文化为根和魂,让刀郎农民画从多维度展现大美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风貌。”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文化站站长徐家巍介绍道。


图为刀郎画乡广场上摆放的各类刀郎农民画 摄影:王妍丹

    “我们都是农民画家,在农闲的时候就会投入到画画当中。我们其实一直都很喜欢画画,但是以前做农活没有场地,现在有了刀郎画室,我们有了自己创作的空间和集体。有时还会外出采风,我去到了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非常高兴。”农民画家米那瓦尔·木台力甫说道。


图为正在认真创作生态保护画作的农民画家 摄影:王妍丹

    沙漠是荒凉的,但沙漠边生活的人们内心是火热的。面对极端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智慧和决心是无穷的,能够以“愚公移山”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创造出绿色的奇迹。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们内心依旧充盈着活力的浪漫,在耕作的闲暇用心创作出一幅幅反映真实生活的农民画作,让风沙也绕化成了浪漫。(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王妍丹)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