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张云:民主改革开启西藏历史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4-03-28 11:1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也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15周年。65年前,西藏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启了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西藏民主改革作为开启西藏历史新纪元的标志事件,在世界废奴史中又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呢?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来临之时,中国西藏网记者专访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云,请他就西藏民主改革的背景与意义、西藏民主改革与西方废奴运动的异同,以及世界废奴运动留给我们的反思与启示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图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云 摄影:陈浩力

  中国西藏网记者:废除农奴制是西藏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当时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张云:西藏的民主改革发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已历经近千年的沧桑,深陷其最腐朽、最黑暗、最落后的阶段。当时,三大领主掌握着绝对的政权,农奴们则饱受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被剥夺了基本的人权与自由,丧失了财产的支配权,甚至对于未来也感到绝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农奴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选择。西藏民主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对封建农奴制的彻底颠覆,更是为西藏人民带来了新生与希望,标志着西藏社会迈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为何封建农奴制在那时仍能得以保留?这源于中央政府为推进西藏和平解放进程所采取的审慎策略。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在特定时期内,允许保留部分旧有制度,这其中便包括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尽管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后,这一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微调,但实质上并未发生根本性变革,旧有制度依然根深蒂固。这一策略的实施,既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历史与现实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也彰显了其在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和社会进步中的智慧和耐心。

  中国西藏网记者:西藏民主改革以后,西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云:民主改革后,西藏民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他们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根本保障,从昔日的奴隶农奴转变为自由人,并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初步改善。随着民主改革的深入推进,西藏建立了人民政权,广大翻身农奴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积极行使各项政治权利,参与地方和国家事务的管理。众多曾经的农奴子弟如今已成长为各级干部,甚至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为国家发展贡献着力量。

  此外,教育领域的变革也为西藏民众带来了希望与机遇。过去,这些农奴家庭世代文盲,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然而,民主改革后,他们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个人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实现,还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成果的享有者,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资料图: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改陈展览揭牌 摄影:王佳豪

  中国西藏网记者:西藏民主改革有什么深远意义?

  张云:西藏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开启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所以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1951年,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成功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的崇高目标。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终结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千年跨越。这一改革帮助西藏社会从农奴制迈向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最终进入社会主义的崭新阶段,是一次社会制度的大跨越。同时,这也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完整,让那些企图分裂祖国的势力彻底失去了希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西藏人权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过去,农奴们被剥夺了所有权利,包括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以及政治、教育、婚姻、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权益。曾担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噶伦阿沛·阿旺晋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他曾指出:“大家均认为照老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得毁灭。”民主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局面,保障了人民的权益,使人民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西藏地方也因此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从国际视角来看,西藏民主改革在世界废奴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改革的时间略显滞后,但其得当的改革路径和有效的领导方式确保了改革的彻底性和实效性。通过此次改革,西藏人民真正实现了自由、平等和公正,这无疑为世界废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西藏网记者:西藏民主改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但是现在西方有很多无端抹黑、甚至歪曲西藏民主改革成果的声音,您怎么看?

  张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谁在抹黑西藏民主改革的真相。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人。第一类是以十四世达赖及其流亡集团为代表,他们作为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受益者、代理人和总头子,试图维护农奴制以实现自己继续作威作福、残害农奴和奴隶的目标。因此,他们站在旧势力的立场,对民主改革、中国共产党的西藏政策和西藏在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成果进行抹黑。

  第二类则是那些制造过西藏问题、侵略过西藏、破坏过西藏稳定发展局面的英帝国主义势力和美国的一些反华势力。他们支持分裂中国的活动,试图破坏中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歪曲历史事实。一些西方的传教士、探险家甚至侵略者,在他们的描述中,旧西藏被描绘为落后、残酷和愚昧的农奴制社会。然而,这些人却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好像存在选择性失忆一般。尽管这些人在过去和现在的目的可能存在阶段性的差异,但他们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给中国制造麻烦和挑起矛盾来破坏中国的发展大局。但是,他们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广大农奴强烈要求立即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中国西藏网记者:从世界范围看,西藏的民主改革与英国、俄国、美国等这些国家的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

  张云:总体而言,各国废除农奴、奴隶运动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通过废除不人道的制度,为公民奠定了自由和平等的基础,都体现了人类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这些实践为社会进步创造了可能性,并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各国国情迥异,因此农奴制在各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所以废除农奴制也相对较早,然而,在随后的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又以贩卖黑奴等形式再次显现了奴隶制度的痕迹。俄国与美国的废除农奴制时间较为接近,均发生在19世纪初期至中期。其中,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后,沙皇深刻反思,自行发起废奴运动,但这一改革本质上仍旨在维护沙皇体制,因此许多农奴的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而美国则在南北战争后,由林肯总统颁布《解放宣言》,宣告南方奴隶的解放,然而,奴隶们并未获得政治权利和土地,这导致了后续的民权运动、种族问题等种种矛盾的涌现。总之,这些国家在废除农奴和奴隶制度的改革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相较于这些国家,中国西藏的农奴大解放虽然时间晚一些,但其彻底性却远超他国。我们没收了反叛农奴主的土地和财产,按照人口数量均分给农奴和奴隶,确保人人有份,使农奴直接转变为国家的主人。因此,西藏的民主改革无疑是世界废奴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实践。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中国西藏网记者:世界废奴运动留给我们什么反思与启示?

  张云:从世界废奴史的浩瀚长河中,我们得以窥见人类对于自由、平等及各项基本权利的共同追求,这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与共同理想。那么,时至今日,为何我们仍不断提及废奴制度呢?原因在于,新的奴隶买卖形式和种族歧视现象仍在某些角落悄然滋生。这无疑是对我们的警醒,提醒我们必须对旧制度的死灰复燃或其局部变相复燃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因此,我们不仅要继续巩固废奴成果,更需不断努力,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更加光明、进步的未来。

  而且,人类文明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因此,在价值判断上,我们绝不能采取双重标准。废奴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应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尊重。我们既然能够认可美国的废奴运动,那么对于中国的废奴运动,同样应持有肯定的态度。尽管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国情、历史发展轨迹可能千差万别,但这并不能否定废奴运动所蕴含的普遍进步意义。我们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历史,避免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干扰,真正彰显对历史、对文明发展负责任的态度。

  在全球视野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尽管人类的发展道路上仍可能遭遇局部战争、贫困和疾病等多重挑战,但世界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携手应对,共克时艰,而非制造事端,破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与稳定。我们应当致力于“建桥”,以加强沟通与合作;而非“拆墙”,破坏团结与和谐。通过着眼于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谱写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崭新篇章。(中国西藏网 记者/张萌萌 陈浩力)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