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马丽华:搬迁前后三岩人的巨大变化
中国西藏网讯 3月28日,在京召开的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藏学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作家马丽华分享了她四十多年亲眼所见、深深感动的西藏故事。
图为马丽华在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摄影:王茜
“1976年起我在西藏工作了27年,这期间有机会走访了西藏农牧区很多县乡,把所见所闻写成纪实文学一个系列四本书,从此与涉笔过的地方和人群有了关联,即使调离西藏,依然面向,持续关注,并借助每一次再版之机,尽可能增补他们的后续故事。”她说,“这四十多年也构成了这套丛书现实内容的时间线,或可在一定层面反映改革开放大背景下西藏乡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化变迁,可见大为改观的不限于城乡面貌和精神风貌,大时代所提供的机遇对于某些群体命运的改变,说‘百年不遇’‘千载难逢’并不过分。”
马丽华曾于1991年和2001年两次到访昌都市贡觉县三岩地区,此后又跟进两轮搬迁的三岩群众,于2006年和2023年一访再访林芝,见证了三岩人搬迁前后从物质到精神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图为三岩人居住的碉房内部
据介绍,三岩在藏语中的本义即“劣质土”,是不宜居的“坏地方”,所以旧时代里的三岩人在极端贫困中挣扎求存,所寻求的谋生之道可谓一言难尽,因而在历史记忆包括大量的藏汉文档案文献及口碑中,其形象和评价基本是负面的,在当代也一度成为社会学者研究的另类样本。多年来,人民政府持续给予三岩地区多种形式的支援救助,终因这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先天不足,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穷则思变,三岩人心存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组织过部分群众搬迁到县城附近,但由于条件所限,没能成功。
“但是三岩人毕竟幸运,借助两次大的机缘,一为本世纪初实施的‘金沙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一为近些年在全西藏展开的‘脱贫攻坚’战中的易地搬迁行动,终于全部搬离!此举在为三岩人‘逆天改命’的同时,根除了贫困和积弊,真正做到了自古以来历代旧政府即使想做也无法做到的事情。”马丽华这样说,“当然,所逆之‘天’是指不宜居的环境,所改之命也不限于一两代人。”
马丽华第二次去三岩是2001年,正值“天保”工程搬迁动员和报名阶段,现场感受到热情涌动。她在三岩木协村村长阿松多琼家体验过四肢并用“爬”独木楼梯。那一天,阿松特意去打来藏白酒招待访客,边喝边聊他的窘迫、他的不甘,寄望于搬迁以后的改善,“千载难逢”说了好多遍。马丽华将这一难忘的情节写进了《藏东红山脉》。
图为20多年后马丽华在林芝市永久村再访阿松(左一),并与他的家人在他家的“豪宅”前合影
时隔20多年,2023年马丽华在林芝市永久村的“豪宅”再见阿松时,没想到他已成当地首富,同时带领村民致富,并当选为村长。再见时的话题全部围绕这些年奋斗经历展开,最后是以林芝建设者的自豪感,总结了致富经验:一靠好时代好政策,二靠勤劳的双手。为此他还作为榜样被邀请到现在的搬迁户新村宣讲,勉励乡亲们安居乐业。
马丽华问到:“还记得你当年曾发愿,到了林芝那边要给弟弟们盖上新房,助他们成家立业,如今怎样了?”阿松说:“已经全部实现了,而且比当初预想的还要好!”
2023年在林芝,马丽华还访问了同为“天保工程”的三岩搬迁户扎西根松家。2006年登门拜访时,20多岁的扎西根松在外打工,他的弟弟妹妹搬来时还在学龄前,现在分别在四川、西藏就读大学。他自己由于热心公众事务,十多年前就入了党,并被选为结布村的村长。
图为搬迁群众老家和新居的对比照片
“天保”工程中首批搬来林芝各县的总计3000多人,早已融入当地社会。更多渴望搬迁的三岩人则是一等就是十几年,一直等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西藏自治区加大了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三岩拟定的最终方案为:搬迁是全部的而非部分的、安置是跨地市的而非(昌都)本地“消化”的。搬迁去向分别在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这一次行动迅速,到2019年底,说是上万人的搬迁工作基本结束,但其实牲畜还留在家乡,今后长达一二十年的过渡时期里,三岩人还可以每年回乡采集松茸挖虫草创收,类似的暖心规定还有许多。
马丽华还介绍了2023年在米林探访了近年搬来的三岩群众的近况:米林市为来自三岩四个乡、七个村的三百多人特设了一个行政村“扎西新村”,特派工作队驻村帮助解决安置、就业等各种问题。在村委会的“党群服务中心”大楼的墙壁上,十分贴心地挂满了三岩人老家的照片、米林新家的照片,含意深远,不意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西藏成功实践的一个缩影。(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许娜 王妍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从农奴后代到学者,三代“拉姆”的时代见证
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谈到西藏妇女权益保障的实现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尤其对于受教育权的实现和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边巴拉姆感受尤为深刻。 [详细] -
【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扎洛:新型寄宿制学校是西藏最具比较优势的农牧区办学模式
3月28日,在京召开的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扎洛以西藏新型寄宿制学校为例,揭露美西方国家政治操弄和恶意抹黑中国的企图。[详细] -
【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边巴拉姆:西藏民主改革彰显社会主义宪法治国安邦的重大作用
3月28日,在京召开的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边巴拉姆从宪法学的视角论证西藏民族改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以此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一伟大的日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