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闪光吧!雪域青年】从林芝到深圳 格桑顿珠的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4-30 18:0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在广东采访援藏干部的工作之余,我们认识了一位从林芝来的警官——格桑顿珠。他因为援藏干部与广东结缘,不远千里来到广东求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深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他逐步成长,同时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千里求学路 

  格桑顿珠来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易贡茶场,谈到与广东的缘分,格桑顿珠告诉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十多年前到易贡茶场援藏的黄书记。曾经的易贡茶场是西藏的特困企业,职工群众出行难、吃水难、就医难。格桑顿珠告诉我们,这一切在黄书记到来后开始有了转变,记忆里黄书记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电,村民们也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茶厂也摘下了贫困的“帽子”。黄书记也关心重视茶厂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勉励茶厂的孩子们,希望他们都能好好读书、接受教育,成长为家乡的栋梁之材。从那时起,格桑顿珠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转变,他从心底将对援藏干部的感激之情化为读书求学的动力,他也立志成长为像黄书记那样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谈到与中山大学的结缘,来自与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相遇。在他高二那一年,支教团的哥哥姐姐们使“中山大学”这四个字在格桑顿珠的心里扎了根。他也默默在心里许下愿望,将对“中山大学”的向往埋在心底,化为动力。 

  在高二之前,格桑顿珠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转换班级、藏语课落课较多等原因,他的成绩有所下滑。眼看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他坚持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背书。冬天的西藏天气寒冷而干燥,他手上都生了冻疮。在他的努力下,成绩一步步赶上,最终在2017年如愿以偿地考上中山大学。 

  西藏文化“代言人” 

  初到广州,因为气候、语言环境的转变,格桑顿珠也经历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不适,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不断努力,逐步适应了广州的环境,也在学习上一步步缩小与同级学生的差距。作为一名西藏学生,格桑顿珠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家乡西藏的传统文化。 

  格桑顿珠喜欢唱歌、跳锅庄,在2018年中山大学西藏文化节上,他身兼舞蹈、歌唱、主持等,每天从下午排练到晚上十一点多,汗湿衣背。正是他与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文化节获得圆满成功。在一次迎新晚会上,他还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教汉族同学唱藏语歌,两人成功地在迎新晚会上合唱《心上人卓玛》,赢得了诸多掌声。“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西藏传统文化和习俗”。工作之余他也会主动与同事们科普西藏的历史文化,许多同学和同事在他的影响下,也对西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西藏也更多了一份向往之情。 


图为格桑顿珠与同学合唱《心上人卓玛》 受访者供图 

  感恩与奉献 

  2022年,格桑顿珠顺利毕业,四年的求学经历,让他对广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受到广东援藏干部帮扶的林芝人,我也想为广东省的市民作出我的贡献。”他最终选择留在深圳当地成为一名警察,他告诉记者,他想在这个岗位上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处理一些相关案件与纠纷。 

  但在刚刚上班的头两年,格桑顿珠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他大学专业是旅游管理,可以说与现在工作有着巨大的差距,而警察的工作又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初到工作岗位,他有着强烈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为了能够做好这份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弥补知识的空缺,积极备考法律从业资格证,在增强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去年12月,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格桑顿珠患上了急性心肌炎,躺在病床上的他心里依然不忘工作,想着手中案件的处理转接。幸运的是,在同事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他的身体得到了康复,现在已无大碍。 


图为市民为格桑顿珠送锦旗 受访者供图 

  工作虽然辛苦,但有付出也有收获,对于格桑顿珠来说,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到辖区内的市民,就是最大的收获。在一次办理案件后,因为他的耐心与细致,当事人还专门为他送上了“为民解忧显真情 匡扶正义扬警威”锦旗。但谈起这件事时,格桑顿珠却说:“我也没有做什么,这都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中国西藏网 记者/吕静 王东 姚浩然 易文文)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