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小巷三寻”:高原上的江南非遗纺织技艺

发布时间: 2024-06-06 11:06: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浙江小巷三寻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巷三寻”)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技艺为基础、以土布纺织非遗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小巷三寻”作为阿里巴巴公益合作伙伴,联动开展“魔豆妈妈手工艺培训”公益项目,在西藏那曲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成功将藏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现代市场相结合,让高原上的藏族传统纺织技艺与江南非遗纺织技术擦出新的创意火花。 

  团队带着织布机入藏 

  在西藏那曲,多为海拔4800-5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这里的人们世代从事农牧业,妇女则大多在放牧之余从事手工编织。当地有大量合作组织经营范围涉及手工编织业,但因为生产设备相对落后、费时费工,在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环节都存在难点,没有品牌,打不开市场销路。 

  2020年,“小巷三寻”公司负责人郑芬兰带领10人团队、带着50台新式织布机,跨越4000多公里的青藏线,从杭州出发前往西藏那曲,为那曲当地牧民群众带去更加现代化的生产工具。经过一路颠簸,一到那曲,郑芬兰和队员们便克服海拔4500米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开始组装织布机。 

  高海拔的环境为开展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那曲,最累的是上厕所,站起来时两眼发晕。队员们组装一台机器要上下蹲几十次,他们花了三天时间将50台织布机全部拼装完毕。”郑芬兰表示,“织布机全部装好的那一刻,所有队员喜极而泣,真的太不容易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传统编织工艺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经过深入调研,郑芬兰团队结合那曲当地使用的编织材料,对传统老式手工织机进行了现代化的机械改良。经过半年多的尝试,该团队成功地在保留西藏传统特色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将原本繁琐的72道生产工序简化为13道,极大地提高了编织效率,从生产工具创新上打开了新思路。 


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郑芬兰

  “牧女计划”助力那曲妇女增收 

  郑芬兰是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土布纺织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杭州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02年创业至今,从土布织造到文创改造,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偏远乡村。西藏那曲之行带给了郑芬兰很多感悟,她想把更多的藏族特色手工艺品带出羌塘草原,“西藏那曲从事手工编织的妇女有不少,我们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她们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一架织机,一套培训。“小巷三寻”在那曲启动了“牧女计划”,吸引了当地上百名牧民妇女争相报名。通过集中培训,郑芬兰团队将改良后的纺织技术和新式纺织机使用方法传授给当地牧民妇女。每个村选派代表参加培训,学会后再回到自己的村庄进行二次培训,确保新技术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那曲兴民村是“牧女计划”的第一个试点社区,郑芬兰现场演示起新纺织机的使用方法。对于大家最关心的产品销售问题,郑芬兰解释道,“你做氆氇,在当地市场上可以销售。第二种,我可以给你订单,保质保量完成。”一番话打消了众人的疑虑。 

  人群中,“ 90后”牧民妈妈西绕桑姆的手举得最高,三次上机,却始终找不到感觉。郑芬兰看出她的心思,主动上门加课,全程带她编织氆氇。像西绕桑姆这样的藏族牧民妈妈们,回到自己的村庄,把学到的新织布技术分享给更多人。在那曲,援藏方式正在发生从“输血型”到“造血型”的转变。 


纺织技艺交流培训现场

  文化资源的“在地化”创新 

  氆氇是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毛纺织品,主要用来制作民族服装、鞋帽、毛毯等。那曲的传统氆氇独具地域特色,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西藏传统纺织工艺如何创新,以更好适应群众当下的生活需求,是郑芬兰关注的问题。她表示,只有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手工编织与现代生活时尚元素完美融合,传统纺织品才能变成有市场价值和需求的畅销品。 

  “小巷三寻”致力于把非遗纺织技术和那曲本土化手工产品相融合,对当地优秀文化资源、民族元素等进行“在地化”创新,把省外的手工订单带进那曲,将当地手工纺织文化传播出去,为那曲的手工艺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 

  在浙江援藏团队的支持下,“小巷三寻”不仅为那曲当地农牧民群众提供了纺织技术和市场支持,还积极引进外部资源,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双向互动和合作共赢的方式,郑芬兰团队成功地将浙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到了那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传统手工艺的产业振兴,拓宽援藏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寻梭之旅·西藏手工艺沙龙会

  距离那曲千里之外的浙江余杭,郑芬兰团队在百丈镇溪口村洋桥头3号建设了以那曲民俗为主题的特色民宿,吸引长三角地区消费者就近体验那曲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牧产品。郑芬兰说,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尽其所能,帮助那曲实现增收。(中国西藏网 综合/李一凡 图/郑芬兰提供)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