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宗山号角】打开那些箱子!

发布时间: 2024-07-01 08:4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20年前,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西藏,江孜宗山上吹响了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号角,雪域高原发出同一个声音:“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高原儿女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用手中仅有的火枪、长毛、藏刀甚至“乌尔朵”,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殊死拼杀,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悲壮史诗。鉴往事,知来者。在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先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历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图为被摧毁的江孜宗山大门拍摄于展览 

  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年楚河哟,波浪滚滚, 

  流不尽江孜人民的心头恨; 

  雅鲁藏布江呦,江水奔流, 

  洗不尽西藏人民满肚子的仇。” 

  1904年,西藏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保卫家园,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进行了一场英勇顽强、殊死拼搏的抗击英帝国主义的战争。这首在江孜流传了几十年的民谣,就是藏族人民无限仇恨英国侵略者的明证。 

  “我们到了江孜以后,看到印度继承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势力建立了一个大的兵营,那些士兵每天扛着枪一会走出来,一会走进去。中国的土地上怎能容忍他们耀武扬威?我们看得很生气!”为铭记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中共江孜分工委于1958年春决定,让政策研究室集中精力,调查整理1904年英帝国主义入侵的战争过程与江孜人民抗英斗争情况,了解抗英故事和英雄人物,收集有关抗英的文物资料。首批进藏女兵,现年92岁的李国柱即是承担这项工作的当事人之一。 

  “当时这项工作以‘江孜民间文艺收集小组’的名义开展,因为江孜当地的民歌很多,我们就动员各种力量‘献宝’,例如学校、‘江孜爱国青年联谊会’、上层人士学习组织等等,大家听说要出一本江孜民歌集,都非常积极地响应,主动无偿捐出手中保存的有关资料。之后,我们就分为翻译组和外调组分别开展工作。”按照组织安排,谢广廷、甲措、李国柱承担了这项任务,又临时从其他单位抽调了几名藏族干部配合,同时借调了江孜基巧办事处副主任吉普·平措次登参加。大家用了约半年时间,走遍战争发生过的地方,访问了抗英老人和相关知情人,收集了大量材料和实物以及藏文原件。 

  “大概用了1个月时间,就收集到满满两大铁箱材料,包括民歌、民谣、诗歌等,同时还有许多抗英中的文件、故事、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由吉普·平措次登、甲措和我配合翻译成汉文。”当时因多数材料年代已久,有的已模糊不清,所以翻译难度很大,进展比较缓慢,“4个月仅翻译了五分之一。” 

  据了解,当时翻译的材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诗歌,主要是歌颂抗英英雄人物,表达对英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痛恨等主题;另一部分是抗英过程中西藏地方政府发给江孜宗(县)政府的各种指示、命令及宗政府向西藏地方政府上报的各种情况的抄件,其中就包括敌军打骂侮辱百姓、抢劫、奸污妇女、毁坏农田等情况。 

  “正当翻译的过程中,由于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搞叛乱,整个西藏工作转到平叛改革上了,于是我们仓促将已收集和翻译的资料整理成一份约3万字的材料向分工委汇报。很可惜,一些珍贵资料未能全部翻译出来,翻译出来的也没有全部整理出来,我们把原始资料及实物都交分工委档案室了。” 

  “拨亮他们心中的灯” 

  
图为李国柱1956年6月于江孜 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惨无人道的狼一样的英国军队在田地上掘满战壕, 

  江孜宗再一次失守。 

  耀武扬威的英国军队, 

  叫喊连天地侵占了我们的家乡。” 

  “在固守江孜宗山时,藏军战士们忍饥、食土,坚韧不拔地守卫着阵地,随时准备与敌人决战并誓与阵地共存亡;在敌我混战中有些战士致死不当俘虏,跳崖自尽壮烈牺牲;有的人夜间身穿羊皮,闯入敌营杀敌,他们的想法就是要拼一个你死我活,以消己恨;在英军进攻乃宁寺时,来自南尼乡一户农户家的兄弟俩被敌人包围,坚持战斗至死不投降,最后集体自杀就义,两兄弟的事迹由西藏地方政府上报给清中央政府后,清中央政府给该户后代封了三岗地(每岗约40亩)作为奖励,并指令这部分土地永远不交租……”当时,在翻译过程中,李国柱和同事们都被江孜人民英勇顽强的杀敌之举所感动,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无比痛恨。 

  1959年7月,江孜分工委在江孜镇郊区仲吉林卡办了一个政训班,主要是培训农牧区(含城镇)在民主改革中涌现的积极分子、基层干部和党团员。李国柱是这个政训班的主要负责人。“1904年江孜抗英保卫战失败后,英国侵略军无理要求每年给他们交赔偿费,后来,赔偿费就变成差役,有些是通过劳动,再就是折算成牛、羊、奶、酥油、柴火等一些东西,藏族群众长期遭受着这种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状况,受尽了苦。” 

  李国柱清楚记得,在一次诉苦会上,学员多吉石达谈到她因给印度兵营支差,被打瞎一只眼睛时,难过得哭晕过去,学员们听得也都很气愤。而学员每次诉苦,李国柱听到他们讲述的情况,也难受得吃不下饭。“曲米新古大屠杀的前后经过,乃宁寺血战的来龙去脉,紫金寺守卫战中英军的种种劣行,沿途是怎么打的,我们牺牲了多少人,敌我对峙时的情况……我们把这些调查清楚,上课的时候都要具体讲,揭露英帝国主义的罪行。我们要让大家明白,是什么导致了他们世世代代去支差,低着头忍受奴役,我们要将受苦农奴的精神枷锁一点点解开,拨亮他们心中的灯。” 

  让历史细节从尘封中“走出来” 

  
图为亚东关遗址 拍摄于展览 

  “阿达工布军来了, 

  洋人人头落地了, 

  乃宁寺的石板地, 

  全被鲜血染红了。” 

  这是藏族群众为纪念抗英战争中的不屈精神,编写的一首悲壮民谣,而包括其在内的很多资料,当时都被紧急锁进铁皮箱封存多年。 

  
图为李国柱 摄影:陈卫国

  在退休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打开那些箱子”成为李国柱最想做的事,“我们当时政策研究室的同志们如今都不在了,我比他们小几岁,所以大家之前没有完成的事情,我要接着做,一定要把江孜抗英的历史,尤其把当时那些档案原原本本地翻译过来。”因为这个未了的心愿,李国柱一直追寻着箱子的线索,“两专区合并后,江孜的资料就到了日喀则档案馆。后来,我和爱人向当地提出这里有原来江孜交来的档案,藏文的材料是用铁皮箱装的,我还记得铁皮箱的样子,我们当时翻译的东西都在里头。”李国柱说,“感谢当时的地委书记批准我们借用这些珍贵的资料,打开箱子,所有东西都原封不动地在里面放着,我就这样慢慢翻译、慢慢整理,最终有了《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这本书,我的心愿也算完成了。” 

  
图为2004年9月出版的《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西藏各族人民的赤诚爱国之心永远是热的,人们对英雄的歌颂与怀念是无限的。如今,英国入侵军曾经翻过的边境山口和河谷,正由一代代戍边官兵和一辈辈边境小康村民共同守护;曾经被毁坏的江孜古城已成为英雄城,各族人民在这里为建设美丽家园共同奋斗;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经带着弹痕的残墙断壁,时刻砥砺后来人,不要忘记西藏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爱国主义战歌,它已熔铸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中国西藏网 记者/吴建颖 参考资料《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