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我的援藏故事】吴志刚:雪域高原充满科研发展的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 2024-08-22 10:30: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2024年是全国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西藏这片热土,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把党中央的关怀、全国人民的支援厚植在雪域高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落实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作出了巨大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与荣光。

  吴志刚,现任农工党北京市委教育专委会委员、农工党海淀区委青委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吴志刚作为中央组织部选派的第七批援藏干部,担任西藏农牧学院科研处副处长。近日,吴志刚接受了中国西藏网记者专访,分享了他援藏三年期间的故事和感悟。


图为吴志刚援藏期间工作照

  初心启程 梦向雪域

  时间回溯到2013年,当中国农业大学第七批援藏干部即将开启轮换的消息传来,吴志刚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向往。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科研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他深知西藏在科研领域的巨大潜力和迫切需求。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报了名。这份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担当,成为了他援藏之旅最坚实的起点。

  初抵西藏,高原反应如同一道突如其来的考验,让吴志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人生地不熟、科研管理需求差异大等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深入调研,广泛交流,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西藏人”。他深知,只有深入了解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方法。

  搭建桥梁 开启科研合作新篇章

  在深入调研和思考后,吴志刚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连接中国农业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两所高校科研合作的桥梁纽带。吴志刚认为,西藏的专业老师们部分存在对于科研方向的专注与坚持不够的现象,他们争取和获得的科研支持严重不足。做好科学研究,创新性是关键,西藏具有非常广阔和丰富的科研资源,但是人才力量和相关投入确实不多,管理上也相对不够开放。他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在科研资源和管理经验上的优势,结合西藏农牧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推动了一系列科研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

  其中,“中国农业大学-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合作培育专项”尤为引人注目。这一专项旨在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模式,促进两校青年教师的深度交流与合作,通过充分交流经验、交换资源、产出成果,不仅提升了西藏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自信心,还为他们搭建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这一新的交流合作模式,为对口支援院校做出了探索和示范作用。


图为2010-2015年西藏四所高校获批国家基金情况

  在吴志刚的多方动员与宣传推介下,西藏农牧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3年,西藏农牧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近些年来首次超过西藏大学,2015年最好时获批20项。项目数和经费获批数的大幅增长,不仅激发了学院教师的科研热情,更为学院的科研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吴志刚无数次的奔波与努力,也源于他对科研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西藏科研事业的无限热爱。

  心性蜕变 无私奉献显担当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三年的援藏生活,对吴志刚来说,不仅是一段宝贵的工作经历,更是一次深刻的心性蜕变。他学会了在艰苦环境中保持乐观与坚韧,学会了在名利面前保持淡然与超脱。在他看来,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经验、职务或社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性、格局和理想的升华。他希望在有限的精力里真真实实地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百年之后也要把自己变成西藏的一撮土,去继续滋养这片他热爱的高山大河。

  援藏期间,吴志刚还特别注重对本地青年干部的培养锻炼。他以身作则,乐于付出,手把手地拉着、推着他们进步,当他们是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他深知,西藏的发展离不开本地人才、少数民族人才的成长和坚持,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本地干部和专业人才,才能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图为吴志刚在藏期间和同事们合影

  展望科研未来 机遇挑战并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对于西藏的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吴志刚表示,雪域高原充满了各种可能,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资源,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在全国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一定会迎来科研发展高峰和人才聚集盛况。

  西藏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吴志刚认为,西藏本地的人才成长还较缓慢,针对人才培育和科研进步的政策引导还有待加强,构建各种联合发展、联合攻关、联合建设的主动性还有待提升。他建议要制定更加人性化和长效的支持政策,让更多优秀人才能够安心留下来、扎下来、传下去;要加大科研合作的鼓励和投入力度,促进科研力量的深度融合;要加强干部和专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这样可以为西藏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科研支撑。(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眉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